
如果有人问你会看、观察、感知这个世界吗?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会”,说不定还会顺带着鄙视一把笔者为什么会问如此弱智的问题。
但是,在克里希那穆提的眼里,世人的大多数最需要锻炼的就是全然专注的看世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全然专注的看世界
几年前,有这么一则新闻,在印度北方邦的一座村庄,一名50岁的穆斯林男子被数百村民用砖头砸死,就因为传言他杀了一头小牛犊。
当看到这条新闻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不可理喻?愚昧?落后?
你在做出相应的类似解读时,是不是忘记了你身上潜在的各种身份标贴与思想价值观背景?比如你是一个中国人,马克思主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共产主义战士,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中产阶级,丝毫不用为吃喝担忧,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生活在摩登的大都市,享受着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带来的一切便利和物质的丰富。等等。
可是如果你是一名穆斯林,你又会如何解读这则新闻?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印度的贫穷农村的穆斯林,你又会如何解读这则新闻?
我们每一个个体在头脑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贴,比如国家、种族、宗教信仰、性别等,这所有的一切标识出了我们的“自我”,而这些却恰恰又是阻碍我们认识、了解、观察、看这个世界的一个个有色眼镜。是我们偏见、成见的主要来源。
因为这一个个的国家、种族、宗教、价值观、意识形态的界分,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偏见,比如我是中国的,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是不好的,我是无神论者,鄙视一切其他的宗教信仰,我是汉族,其他各民族都是少数民族,等等等等。
在我们认识、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能不能抛弃所有积累的知识、观念、价值观、停止自己的思想,不评判,不下任何结论的去全然专注的观察这个世界?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最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回到那则消息,忘记你所有的价值观倾向、你的国家、种族、宗教、身份、不做评判,不下结论,你是不是可以感受到那位印度50多岁老农惨死的悲伤。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这样用有色眼镜来认知这个世界的例子。和人的交往,对人的认识又何尝不是这样。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老公、妻子、孩子、朋友、同事时,在交谈开始时,你是不是心中已经有了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成见和对方的形象?在事情还没谈完,你是不是已经提前下好了结论?
题目不会做,就是孩子没仔细看题,就是孩子上课没认真听讲。这些偏见和成见难道适用于每一个独立发生的情景吗?
我们能不能抛弃这所有的成见与偏见,全然感受孩子当下这一刻究竟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困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而不是简单下个结论,一顿暴打或呵斥了事。下一次再出现类似场景时,又如法炮制,恶性循环。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思想、价值观、成见,我们的感情、情绪、健康状况、我们内心的对名利的欲望,不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看到、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吗?
当你勃然大怒时,你还会有多少耐心去认真关注当前发生事情的来龙去脉真相?
当你利欲熏心时,有自己的利益在时,你又有多少机会真正认识到某些事情和项目的风险所在?
所以再回到篇首的那个问题,你会看,观察,认识这个世界吗?你还会理直气壮、自信满满的给出肯定的回答吗?
停止思想、放弃所有的老旧知识、经验,全然的专注,才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不二之道。
恐惧的本质
心灵如何自由?不自由是源于种种的制约,这种种的制约,来源于人类的恐惧。
我们恐惧死亡。
恐惧失业。
恐惧先生或太太离你而去。
恐惧曾有过的疾病或痛苦会重来。
恐惧没人爱。
恐惧孤独。
恐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恐惧工作做不好,老板的责骂。
恐惧所有拥有的都离你而去,最终一无所有。
我们要去除这所有的恐惧,必须了解恐惧的本质。是什么东西制造了恐惧?
时间和思想制造了恐惧。我们永远对明天有太多的担心。不认真珍惜活在当下的这一刻。明天的时间感,是恐惧最大的肇事者。
同样,思想是由记忆生出的反应,没有思想,也就会没有时间,思想和时间共谋制造了人类的恐惧。而且思想不仅仅滋养了快乐,也滋养了恐惧。快乐和痛苦是思想制造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你体验到了快乐,就会有下次再也体验不到的恐惧。
认识到了恐惧的本质,就需要在恐惧来临时不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去逃避,全然的关注,停止思想的去体会认识这份恐惧的质感,在这份全然的专注中,恐惧就会消失于无痕。
结语
古人说的好。开卷有益。克里希那穆提的书已读了好几本。但是翻看这本《心灵自由之路》还是有一些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虽然是另一位译者的作品,而且有些措辞还有待推敲。比如冥想翻译成了沉思。“应然”和“实然”也是有些不得究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