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十五课:汉乐府民歌(笔记)

中国文学史第二十五课:汉乐府民歌(笔记)

作者: 筱笑盈盈 | 来源:发表于2024-06-08 08:16 被阅读0次

主讲老师:啄木鸟的卓

汉乐府民歌的发展和影响。

汉乐府民歌起源于秦朝,主要管理宗庙音乐和培养训练乐员。

汉代时期,汉乐府民歌采集的地区遍及全国,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穷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同时,汉乐府民歌也描绘了战争残酷、兵役制度不合理、爱情不幸等社会现象。

汉乐府民歌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是对诗经开创的写实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杜甫的三吏三别和白居易的诗歌。

一,汉乐府民歌的历史与传承

乐府民歌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来管理宗庙之外的音乐歌舞,同时也有采集民歌的职能。在民间流传的民歌被称为民歌,而汉乐府则是官署名称。

汉朝时期,政府设立专门机构采集民歌,通过音乐来反映人们对政治和政府部门的满意度,以及观察风俗。据统计,汉乐府采集的民歌共有138首,遍及全国,现在存下来的只有66首左右。

二,东汉乐府诗集的流变与演变

乐府诗集的流变。乐府诗集起源于东汉时期的官署,采集民间诗歌,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诗歌体裁。

在汉武帝时期,乐府诗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然而,在东汉末年,政治动荡,民间矛盾激化,政府采取听风观政的政策,通过采集民间民歌了解民声。这种政策使得乐府诗得以流传下来,并成为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

三,汉乐府诗的理解与解读

乐府诗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起源于汉代。

乐府诗主要反映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和情绪,具有接地气、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

汉乐府民歌有60首左右,其中包括反映人民群众穷苦生活和受到迫害的民歌。

例如,一首《病复行》描绘了一个老妇人因病而痛苦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底层社会的贫穷和受迫害。

这些乐府诗的语言特点还不够成熟,但已经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四,古代民众生活的困苦与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中反映的百姓生活困苦和思乡之情。

诗歌反映了当时生民众的穷苦生活,如孤儿行、饥寒交迫等。

官府对百姓的鱼肉,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

诗人通过悲歌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桃花说。

这些诗歌都反映了古代百姓生活的困苦和思乡之情。

五,乌鸦与乌鸦的命运悲欢离合

寓言诗讲乌鸦、白鹿、鲤鱼等动物的遭遇,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命运。乌鸦在乌氏家中被弹弓击中,死在了家中;白鹿在南山岩石间生下后,被猎人射死,最后被获取了身上的肉;鲤鱼在深渊中被钓鱼老去,最终也被猎人捕获。

这些寓言诗通过描写动物的遭遇,表达了破坏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的悲愤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大众的反抗情绪。

六,诗歌反映古代社会战争与民生的困境

古代民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情绪。

反映了战争残酷和穷兵黩武的罪恶,如“城南石北死人”的诗句,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如“15从军行”的诗句,表现了士兵在战争中生活的困苦和厌战情绪。

还有关于战争对人们生活影响和情绪的描绘,如“东光”的诗句,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伤和迷茫。

七,汉乐府民歌中的爱情主题

汉乐府民歌中的爱情主题往往笼罩着一层不幸或悲伤气氛,反映了当时女子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和痛苦。例如,《白头吟》这首诗,表达了被抛弃女子的悲伤和坚定,而《孔雀东南飞》则描绘了被家庭和社会伤害的女子刘兰芝的爱情观。

还有一些作品从弃妇的角度来表达爱情,如卓文君的《白头吟》和《陌上桑》这两首诗。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伤害。

八,汉乐府民歌的成就与影响

汉乐府民歌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劳动群众的苦难,是对诗经写实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数量非常多,艺术性非常高,标志着我国叙述诗的成熟。

汉乐府民歌的字形式自由多样,有杂言诗,逐渐向五言诗发展。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一读就能大概理解其意思,但又能传神地表达出意境。

九,汉语诗歌的浅显易懂与影响

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创作特点,以及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理念。白居易的诗歌以浅显易懂为特点,深受当时妇孺老阿奶的喜爱。

白居易的乐府诗与汉乐府民歌有相似之处,对唐朝诗人杜甫、李白、白居易等都有很大影响。

汉乐府诗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并了解其中的地域背景。

相关文章

  • [学习笔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建安诗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期。继汉乐府民歌之后,魏晋南北朝诗歌无论在思想内...

  •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三)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期。继汉乐府民歌之后,魏晋南北朝诗歌无论在思...

  • 用二元审美矛盾,解读“罗敷夸夫”的举动,探讨汉代双重审美理想

    《陌上桑》是东汉乐府民歌中的名作,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东汉乐府民歌的双璧。它以流畅的文笔、华美的词彩、和谐的韵律...

  • 小学生必背古诗75中的1~31首

    1,江南(汉乐府) 2,长歌行(汉乐府) 3,敕勒歌(北朝民歌) 4,咏鹅(唐·骆宾王) 5,风(唐·李峤) 6,...

  • 汉乐府民歌解赏

    一、乐府内涵的演化 乐府意义纷复繁,三言两语难说全。 远古中古一长串,意韵因时而变迁。 管理乐律有官署,可以上溯秦...

  • 《文心》读书笔记

    第二十五节 读书笔记 第二十六节 修辞一席话 第二十七节 文章的组织 第二十八节 关于文学史 1、笔记:作者有所见...

  • 中学生汉代诗歌学习笔记

    中学生汉代诗歌学习笔记 原创:自由撰稿人约稿努努书坊3天前 汉乐府民歌共138首,多产生于东汉。 1.〈孤儿行〉─...

  • 聆听文学之四

    《汉乐府》在吸收了《楚辞》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要以民歌的形式展现,而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歌曲,民歌来源...

  • 我眼中的江南。

    【齐帆齐微课】 一提到江南二字,我立马就想起了那首节奏欢快的汉乐府民歌《江南》。 《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

  • 摄影丨唐诗宋词里的红莲有多美?

    早在汉代时期,汉乐府民歌《相曲和》:“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描述了当年摘荷的热闹场景,这也是中国诗歌诗上最早的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第二十五课:汉乐府民歌(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op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