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十二日,是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关于清明的古诗词有很多,最让人难忘的要属杜牧的《清明》了。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美景。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便叫“泼火雨”。诗人遇到的便是这个日子。清明时节雨水多,纷纷扬扬的,从后文“牧童遥指”语境推测这里的雨应是细雨。
“行人”本义指的是路上走路的人,这里指的是在外的游子。诗人当时在外地任池州刺史,正值清明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难免思念亲人。走在雨中,似是“断魂”一样,漂泊无根。
伤心难过时,想喝上一杯,于是向牧童问路,哪里有卖酒的人家?牧童一遥指杏花村,便引起了读者无尽想象,于是便有了著名的杏花村流芳百世。近年来,围绕杜牧《清明》诗中所写“杏花村”归属何地一事,中国多地发声争抢,先后有“安徽池州说”“湖北麻城说”“山西汾阳说”等。后来论证《清明》诗诞生在山西汾阳杏花村。
写诗歌写文章都讲求“起承转合”,这里第一句交代环境、情景、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突“转”,提出了摆脱这种心境的方法;第四句顺势而出,“合”在了整篇的精彩所在。
由此我们也便更理解了此诗好之所在:好在内容,好在艺术,好在意蕴。
今年是杜牧创作《清明》诗1195周年,值此清明节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将此文献给远在天堂的伟大诗人杜牧!祝安好!
声明: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