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娜大学滇池学院经济系大一学生王某从家中跳楼。据称当时他爬上卧室窗户,母亲抱住他,他却说“妈妈放开我,我不跳,就抽根烟”,但就在母亲松手的瞬间,王某从10楼跃下,所幸王某掉落在一辆车顶上,目前仍在医院抢救中。王母称儿子遭遇了“校园欺凌”:儿子曾说同学打他的头、背,眼镜片也打掉了,想退学,但校方予以否认。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无法精确得知,毕竟事情发生在与我们不同的地域或学校,我们只能通过互联网的各种渠道的报道窥探其中的一些细枝末节。
在此,yummy想借此聊聊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伴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孩子毕竟缺少阅历和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也往往较弱,遇到问题时,如果家长能适时地、采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这将对孩子的顺利成长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但为什么有的家庭亲子关系很和谐,而且这种和谐关系能长久维持下去,而有的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却产生了能以逾越的心理隔阂呢,我想这其中与沟通方式的不同有很大关系。掌握了正确沟通方式的家长,只需三言两语就能体会到孩子的内心情绪,并如春风化雨般抚慰孩子的内心;而沟通方式不正确的家长,虽然他们的出发动机是好的,但话一出口却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导致孩子对其关闭了心扉。
在前面提到的事件中,虽然我不敢妄加推测,但还是想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王某能与家人好好倾诉自己遇到的苦恼,或者说家人能提供让王某敞开心扉的机会,那么悲剧是不是就可能不会发生?
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但说话人的方式不同,可能让人暴跳如雷,也可能让人破涕为笑。所以家长在于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小到孩子尚不会开口说话,大到孩子已经羽翼丰满,将要步入社会,家长始终都不要忘记正确说话方式的重要性。有的家长可能犯难了,觉得了解孩子的内心好难;也有的家长认为根本没这个必要,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了解孩子的内心,拉近家长与孩子心灵距离的对话方式并不高深,也不需要什么专业的知识,只需要注意在于孩子对话时,多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不说让孩子受伤的话,再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就可以做到了。
与孩子对话时,要遵守的最基本的两个原则就是“倾听”和“包容”。
如果家长能做到仔细倾听孩子,那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孩子看到家长愿意倾听自己的说话时,才愿意一步步敞开自己的心扉,向家长倾吐自己内心小世界的喜乐悲欢。而且孩子在叙述的过程中,会自己理清思路,有时往往会自己就解开了自己的心结、找到了解决遇到问题的方法。所以,家长应充分重视倾听的作用。
在孩子与家长诉说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用这样两句句式:
“哦,原来是这样啊!”;
“哦,那然后呢?”;
时而轻轻地这样表达,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对其叙述内容的关系和倾听的意愿。值得一提的时,家长在倾听孩子诉说的过程中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你的伪装逃不过孩子敏感的眼睛,也千万不要在倾听孩子的同时漫不经心地玩手机,这样的做法将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再来说说另一个原则:包容。这是指在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期望有差距时,家长依然能够做到宽容地接纳和包容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在家写作业,突然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饼干”,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说,“吃什么吃,看胖成什么样了,就知道吃,快把作业写完”还是“哦,宝贝饿了啊,那吃点继续写作业好不好?”。后者便是典型的包容型对话,而前一种表述会破坏亲子关系。
作为家长难免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感到生气,但只有耐心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诉说、包容孩子的情绪,才能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