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错在哪里?

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错在哪里?

作者: 周麦冬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09:19 被阅读0次

    亲子相处是一个人际关系中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课。最近在读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书中提到了亲子相处的一些案例,经过总结,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错误的。我将这些错误模式分为三类,来一一阐述。

    首先,我们时常轻视孩子或忽视孩子的需求。

    你也许会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重心,怎么会忽视孩子呢?

    的确,物质上我们可以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但现在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对孩子的关注也不够。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时,这样的情况尤其明显。

    孩子多,意味着压力大,我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小一点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大一点的孩子来帮我们一把。

    这个时候,也许大孩子正在和好朋友玩得不亦乐乎,也许他们正在读一本感兴趣的书,也许他们有自己的计划,刚准备出门……

    但是管他呢,最小的弟弟正坐在一泡尿中哇哇大哭,炉子上还烧着水,小姐姐正摇摇摆摆走过去,就要踩到弟弟的尿了。这个时候妈妈只能大吼着制止老二,再一把拉住正往外走的老大,让他快去厨房帮忙。

    弟弟得到了全部关注。但老大感觉很受伤,因为你根本没有征求他的意见。老二被你吓到了,她只是想去安慰正在哭的弟弟。这个时候,这两个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妈妈忽视了。他们从自己看到的情况中得出了结论——他们在家庭中没有位置。

    轻视就更常见了。回想一下,我们有多少次做过这些事情:

    孩子翘着小手指,自己扣衬衫扣子,但是纽扣洞错了,我们大笑着给他重新扣好,并顺手刮了一下他的小鼻子。

    孩子的勺子总是在到达嘴巴前撒掉一半的饭,我们皱着眉头看着脏兮兮的地面和桌子,叹了口气抢过勺子开始喂饭。

    孩子想和邻居家小朋友一起去上学,学校很近,3分钟就到。但我们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同意,危险太多了,还是自己送放心。

    我们以为我们是在保护孩子,其实是在用高高在上的,强者的态度去评判孩子。

    这会给孩子什么感觉?

    我太没用了,我什么都做不好。

    我们挡住了所有我们觉得危险的路,也挡住了孩子探索世界的脚步,浇灭了他们对新事物的热情和好奇,顺带还掐掉了他们意图自己对抗危险的念头。

    第二种最常见的轻视,是奖赏和惩罚孩子。也许你要问了,夸错了孩子不行,孩子有进步,奖赏也不行吗?恕我直言,奖赏惩罚,是在独裁社会才合理存在的事情。父母作为权威高高在上,一家之言评判功过对错,这难道不是最明显的轻视吗?

    我们喜欢奖励孩子,在他们帮我们做了家务、取得了好的考试成绩,甚至是有听话的表现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肯定和激励,宝贝,下次你肯定做得更好对吗?

    而孩子在想什么?哦,原来做家务可以挣钱!下次我需要钱的时候就做点家务吧。

    等下次我们需要孩子做些家务而没有给他们金钱奖励时,他们会作何反应呢?

    事实上,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和我们共享家庭利益,理当共同承担义务。

    我们可以看到,奖赏对孩子物质价值观的塑造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会引导他们树立错误的金钱观、价值观。

    再来说说惩罚。

    惩罚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我们在产生挫败感时,下意识的一种情绪宣泄方法。因为惩罚大多数发生在我们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孩子的不当行为需要惩罚,而是我们在用惩罚孩子来安慰自己的挫败感,意图掌控局面。

    即使惩罚是事先规定的,当我们再三使用,它也很快就会失效。它并不是可持续的,有效的调节行为。惩罚,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教育和引导能力的否定。它还很可能引发我们的内疚感,左右我们的情绪。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愧疚,放弃教育原则,抛弃底线,给孩子过度的关注和保护,来安慰自己。我们前后不一致的教育行为,很可能扰乱孩子的认知,让孩子无所适从,更难以判断自己的位置,又谈何安全感和归属感?

    惩罚很多时候会引发孩子更激烈的反抗,刺激孩子产生报复。

    我们极有可能和孩子发生冲突,卷入权力之争中。

    冲突的目的,往往是争夺权力。而权力之争的表现形式,也往往就是发生冲突。

    德鲁克斯在书中把权力之争认定为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之前说到过,这是个民主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孩子也渴求平等和自由。这往往与我们的传统习惯和教育理念相违背。

    就拿惩罚孩子来说,我们把自己当成独裁者,运用权威的力量,依靠体力优势迫使孩子承认错误、改正缺点。孩子也许在心里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为了争取平等,他们很可能不惜反抗父母。这时候如果我们无法调整情绪,掌控全局,而是冲动地陷入冲突之中,一场家庭战争一触即发,家庭也即将变成战场。

    但很可笑的是,此时父母往往并没有发现自己是权力之争的一方。我们往往认为教育孩子天经地义,无论用的方法对与错,都应该是“我们”说了算。

    还有一种冲突也很常见,那就是孩子们之间的权力之争。

    我们有时候会有一些比较没有道理的想法。比如,父母和孩子有冲突很自然,但兄弟姐妹之间必须相亲相爱,团结一致。

    事实上,拥有几个孩子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发生冲突实在是太平常了,这是他们探索人和人之间相处之道的特殊方式。

    但我们当然不会放任这样的冲突蔓延,手足之间怎么可以互相伤害?

    我们的处理方式也往往停留在解决表面问题上。快速制止冲突,搞清楚谁对谁错,批评“犯错的一方”,教育或者惩。对“被欺负”的一方,给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安慰。

    然后呢?下一次,冲突照旧上演,甚至有可能发生角色转换。上一次的“弱者”在下一次冲突中,变成了“犯错的一方”。

    被批评的一方往往看不到自己错在哪里,而是往往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们的心中,他不如被安慰的那个孩子重要。他往往又会通过反抗我们的决定来争取平等。这种对权力的争夺,往往还是会回归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上去。

    当然了,虽然孩子之间的冲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们要知道,孩子们之间是可以和平相处的。有冲突一定是他们之间的相处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先找到问题所在,然后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才是解决孩子之间权力之争的正确方向。

    最后,过度关注、过度保护孩子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上面我们讲过,当需要的关注偏离了正常情况的,就是过度关注。

    过度关注分两种,有时候是孩子寻求我们的过度关注,有时候是我们主动给予孩子太多的关注。

    孩子,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为了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常常需要确认自己的位置,这是正常的,但当孩子不断向父母确认自己是否重要,甚至做出一些不符合正常需要的举动来寻求我们的关注时,我们就要警惕了。

    总是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快乐吗?并不快乐。

    达到一次目的,只会让他们暂时获得归属感。很快,自我怀疑又会占领上风。这样的戏码会上演得越来越频繁,父母最终将不堪重负。

    有意思的是,书中谈到,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有时候会使用一种叫做“恐惧”的工具。

    孩子的恐惧来源于环境或者他人吗?比如,一声巨响?事实上不是。

    一声巨响会让他们受到惊吓,而后,如果同样受到惊吓的大人表现出恐惧,那他们才会感觉到恐惧。

    孩子会记住这一次恐惧带来的体验。

    恐惧,也许是下一次寻求关注的“工具”。

    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不快乐,那总是过度关注孩子的父母呢?他们也一定常被一些负面情绪,比如焦虑,困扰着。

    过度关注孩子的父母也经常给孩子过度的保护。那么过度保护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当孩子在努力尝试,努力和这个世界沟通时,我们是什么反应。

    彭妮,别动鸡蛋,你会打碎它们的!帕蒂,牛奶瓶放着别动,你只能摆餐巾纸!斯坦,单杠危险,秋千会撞到你……

    我们总是怕这怕那,总想把孩子放在眼皮底下,让他们远离一切看起来危险的东西,这就是过度保护。

    我们不够尊重我们自己,所以明知道孩子的要求不合理,还是一次次屈服。

    我们也不够尊重孩子,过度关注孩子就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不肯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警惕这些常犯的错误:轻视孩子或忽视孩子的需求,和孩子发生冲突甚至卷入权力之争,过度关注以及过度保护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错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gp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