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有言: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虽然这句话说的是关于法度的道理,但用于指导我们做人做事也依然适用:制定目标不难,难就难在执行目标,当我们确定一个目标时,就应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实现它。
道理我们都懂,但做到的人却是少数。为什么执行目标这么难?
一种可能,是目标制定环节出了问题。
首先,回想一下制定目标时是否太过随意,有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是否明晰这个目标的意义。也许是看到别人这样便盲目跟随,也许是受了刺激头脑发热。但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个目标对的意义在哪里,执行中就会缺乏足够的内生动力,难以坚持。
再者,检查一下目标是不是过于抽象、不够具体。比如遭遇挫折后痛定思痛决定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于是上网搜罗各种方法,翻看各路大神经验,也制定了全套方案,但是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别人经验搬到自身也水土不服,执行中就会缺乏获得感,后继无力。
另一方面,从执行过程上找问题。
是浅尝辄止吗?试了一下,但没成功,便放弃了。对这种情况,可以自我观照内心,仔细分辨自己是不是心气浮躁、无法专注。
是半途而废吗?坚持了一段时间,却没有看到收益,就开始怀疑,慢慢放弃。行百里者半九十。从付诸行动到获得收益,中间会经历一个积累期。积累期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漫长又难熬,究竟何时结束,谁也不知道。在这期间,我们会付出很多努力,却很难见到明显成效。此时此景,既要反思目标和路径是否正确,更要用心倾听内心的自我评价。无需过多在意外界的评价,因为只有自己肯定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还有一种可能,是执行过程中发生了目标偏离。比如本意是想提高写作能力,于是开始学习写作并输出,却在无意间偏离到追求成文数量,似乎写出一篇就有一篇的进步。量的积累是过程,但不是目的,低质量的重复根本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提升。
目标的意义在于导向性、前瞻性,也必须具备针对性和可达性。因此,制定目标时,要坚持需求导向,多问自己几句,一定需要这个目标吗,它有什么意义,该怎么实现它。如果自己都没法说服自己,那制定这个目标又是何意义在?立了废,废了立,往复循环,时间白白浪费,却又毫无所获。
执行目标时也应当经常回顾和反思,否则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走偏了也不知道,最终或是陷入狂热,或是陷入迷惘,终究不能成事。
套用一句老话,能够登顶的只有两种生物,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我们无法在一夜之间学会展翅翱翔,但可以做一只笃定前行的蜗牛,只要始终朝着目标努力,终有一天,山顶会在我们的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