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才开始念念不忘一个人的好?大概就是等你彻底失去对方时。
2017年8月1号 星期二 雷阵雨
探亲之夏“爸爸和妈妈说了太多的谎话,我都不再信任他们了。”这个年仅不过10岁的女孩一本正经地说出这番话。
在她眼里,爸妈会念在一日夫妻百日恩上,彼此关心又和睦相处,尽管他们分居已是事实。
而在爷爷眼里,当儿子道格一手揽过妻子阿比,回答他们感情很好时,两人的笑容都太刺眼。
为什么?明明是对貌合神离的夫妻,却要一开始就上演一场恩爱如初的戏码,还演地如此蹩脚。
每一次,看着爸妈几近开吵,孩子们总会脱口而出:别吵。
然后,两个大人就解释:他们这样,顶多算是在讨论问题,只是以更大的分贝,也以他们成年人习惯的方式。
但这样的狡辩,都不能总以温和克制的方式出现。
就在开车前往爷爷的路上,就在经历了漫长又熬人的堵车后,他们终于爆发。
不顾大雨倾盆,不顾身边呼啸而过的车辆,站在路边,全身被淋个湿透,也要扯开嗓门,大声“讨论”。
趴在窗边,3个孩子静静看着眼前这一切,再大声的争吵都被淹没在雨声中,也被隔离在车窗外。
导演借用孩子的视角,一次又一次向我们呈现:成年的家人间,充斥着无休无止的争执,他们没有一个是可爱的。
哪怕在爷爷死的当下,大女儿急忙忙跑回去通知时,看到的他们,也是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个不休。
探亲之夏所有成年人的不愉快,都被记录在大女儿那小小的笔记本上,里面有他们的每一次争吵和每一个谎言,却没有一件能感动这些孩子们的事。
可当小女儿憋着气闹着要带上笨重大石头时,一脸无奈又不解的爸爸,最终还是哄着她同意了;
当夜深人静,看着妻子儿女熟睡的模样,爸爸坐在黑暗一角,独自发呆惆怅一刹那,让人莫名心疼;
而当面对记者镜头,被质疑不是个合格父亲时,一直躲在屋里的妈妈此时却勇敢地站出门外,牵起爸爸的手。
很多个类似温情瞬间,只如插曲般被安排在导演镜头里,却没有一件会被记录在女儿那最具象征意义的本子上。
导演的安排,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轻易就能被陌生人对自己的好而感动,却对亲人给予的温情,麻木到视而不见?
或许,我们都已心照不宣地认同:和自己非亲非故的人,没有义务要对自己好,而家人?似乎总理所应当。
但更重要的是,也许我们还没意识到,是当爷爷对大孙女说:
对我爱的人生气,就因为他们是他们的样子,没有意义。
这潜台词,莫过于:
对于至亲家人,我们总会不知不觉地将某些期待投射到对方身上,如果对方让我失望,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以自己想要的模样展现他们的好。
哪怕就像片里从纯真孩童的视角去看成年人,爸妈也理应:
彼此间总能相敬如宾,即便意见有分歧,也总能有大人的理智,而不争个面红耳赤。
活了一大把年纪的爷爷却明白:这星球的每一个人,都在某些方面有些荒谬。
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一直耿耿于怀,自己的家人在某些方面确实不那么可爱?
就像片里的爸爸不仅懒惰,生活也一片混乱;妈妈也不总讨人喜,话太多;叔叔也是个混球,心甘情愿掉钱眼里,享受着攀权附贵带来的虚荣膨胀感;姑姑也好不到哪去,成天被自己阴暗面吓地神经兮兮。
假如我们总盯着对方这些德性,忙着去评头论足,争吵又怎不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可到最后,其实什么都不重要。
和家人的争吵,连并我们看对方的各种不顺眼,全都像在岁月流河中的泥沙,不断被冲刷、沉淀,抑或顺流而下,最终留下的是清澈的河水,而那便是细水长流后日久入人心的温情。
在每个平淡日子里,它琐碎又不起眼,以至于我们总不易记起,原来这些都真真切切地发生过。
探亲之夏当小孙子向爷爷一步步跑来,爷爷慢慢看到的,是自己哥哥的模样,对方喊他一句,“娘炮,你要来游泳吗?”爷爷眼里尽是笑意,直到他闭上双眼,与世长辞。
爷爷对哥哥的怀念,深埋在心底,一旦被提起,就像打开记忆的大闸门,能将人瞬间淹没到窒息。
所以,当孙女指着相册里那张哥哥的相片,爷爷征住了,几秒的时间,镜头却慢到像让时间凝固住,最后,爷爷猛地合上相册,回忆也像戛然而止。
你说,家人给予我们的点滴感动与温情,什么时候才会觉得刻骨铭心,什么时候又总念念不忘?
导演说,那大概就是当我们彻底失去对方时。
就像爷爷死前的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生前叫自己娘炮的哥哥,就像当我看着火苗在爷爷身上越烧越旺,鼻头也变得越来越酸时。
我想起,自己也曾守着一个亲人3天3夜,就在他猝死的屋里,而当我又在太平间看到那具早已被冷冻到肿胀的尸体,内心却无一丝波澜。
就像片里那3个小孩,我惊讶于他们能如此冷静地处理爷爷的后事,却也突然忆起,原来自己也曾经如此。
我以为,已能平静地对待死亡这回事,才不至于对最敬重亲人的离世感到大悲大恸。
却不想,在日后很多个瞬间,都能被莫名戳中痛点,连同那不争气的泪点。
就像此时此刻,看着导演镜头下那慢慢被火化成骨灰又漂入大海的爷爷,自己就已泪流满面。
为了我那位逝去的亲人,为了在世时我不曾对他说过哪怕一句的感谢,为了无数个瞬间,我都麻木到理所当然地漠视着他给予自己的关怀。
是的,别人眼中的自己可能懦弱胆小又平庸无能,而自己眼中的别人,也没那么可爱,我们都理解,可当对方换成家人时,我们却无法很快就释然。
放大家人身上的不完美,期冀他们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希望一旦破灭,失望就会酿成日后看对方的各种不顺眼,内心的疙瘩拉扯着彼此的关系,制造一出又一出的不愉快,却忘记了:
不管家人是怎样一个存在,他都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自己,那些被埋葬在争吵甚至彼此都嫌弃的背后,哪怕我们肯留心多看它一眼,其实,温情就在我们身边,从不曾走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