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
第四章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些人等公共汽车时能保持心情愉快,而有些人却不论置身多么愉快的环境仍觉得厌烦,这种差别或许不能只用神经系统处理资讯能力的优劣来解释,童年时期所受的家庭影响也能决定一个人体验心流的难易。
大量证据表明,父母跟孩子互动的方式,对孩子成年后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持续的影响力。
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环境具有五个特点:
第一是“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
第二是“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将来念一所好大学,或找一份高薪工作。
第三是“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第四是“投入”,亦即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己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做他感兴趣的事。
最后是“挑战”,也就是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这五个条件构成所谓“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因为它们提供了享受人生乐趣的理想训练。
这五大特色很明显与心流体验相通,在能提供明确目标、回馈、控制感、全神贯注,并着重事物本身动机及挑战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通常更能掌握生活的秩序,享受心流。
更有甚者,能提供自成目标环境的家庭,会为家庭成员保留可观的心灵能量,从而提高对任何事物的乐趣。
在秩序不佳的家庭里,孩子的大部分能量都浪费在层出不穷的谈判与争执,以及不让脆弱的自我被别人的目标所吞噬的自我保护上。
享有自成目标环境的家庭生活的幸运儿,一定比较快乐、坚强、活泼、满足。
孩子自修或在学校上课时,自成目标的家庭背景也有助于他们 获得最优体验。只有当他们跟朋友共处时,差别才会消失不见:
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跟朋友在一起时,都觉得信心十足,家庭是否为自成目标已不再重要。
在困顿中体验快乐
“自得其乐的性格”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能在一般人无法忍受的情况中找到乐趣。
他们依心流的蓝图行事。
首先,他们密切关注环境中的细节,并从中发掘可以跟他们有限的能力搭配行动机会;
然后,制定出一个现实状况所能容许的目标,通过所得到的回馈,密切注意一切进展。
只要一实现目标,他们就提高赌注,为自己部署更复杂的挑战。
包括遭恐怖分子绑架的外交官在内,凡是能承受独自监禁煎熬的人,都有这种设计心流活动、建立目标的禀赋。P181
在困难和威胁几乎使我们限于瘫痪时,我们必须找到投注精神能量的新方向,一个不会受到外来力量影响的方向,以便肯定自己的控制力。
即使所有希望都破灭了,我们还是得寻找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围绕着它重新整顿自我。
那么,纵然在客观环境里沦为奴隶,主观上仍然保持自由,最不堪的情境也能转变成心流体验。
为什么有些人能实现内在的控制,其他人却被外在的困难击败了呢?
罗根在研究多位劫后余生者的记录后,提供了一个答案。他的研究对象都提到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力量的来源,罗根认为,幸存者最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一种自我意识不到的个人主义”,或者说是有方向感、充满自信的目标。拥有这种特质的人,无论出于什么情况下都会全力以赴,而且不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因为这些人的动机在于行动本身,所以不易受到外来威胁的干扰。他们有足够的精神能量,可对周遭环境做客观分析与观察,也比较可能从中发现新的行动契机。
如果要为自得其乐的性格选出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应该就是这一点了。
只想保护自己的自恋者,在面临外在环境的威胁时就会崩溃,接踵而至的惊慌失措,使他们无法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内心,专注于恢复意识的秩序,根本没有余力应对外在的现实。
一个人若是对外界失去了兴趣,不愿主动跟外界建立关系,就等于把自己孤立了。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讲述他觅得个人幸福的过程时说:“我渐渐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我渐渐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上,例如,世界的状况、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我喜欢的人。”
这可能是如何培养自得其乐性格的最好的描述。这样的性格,部分应归功于遗传和童年的教育。
有些人天生善于集中精神,比较有弹性,或幸运地靠父母训练不过分自觉的个性;但这种能力也可以自己培养,经由不断练习和约束,臻至炉火纯青的的地步。
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该怎么做及如何做得更好。
第五章 感官之乐
美国小说家卡贝尔写道:“一无所有的人替自己的臭皮囊省了尘世一笔俗债,但身体仍能享受许多快乐。”
当我们觉得不快乐、沮丧、厌倦时,有一条很方便的出路:尽量利用自己的身体就行了。
事实上,这些机会俯拾皆是,改善生活品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着去控制身体和感觉。
心流不可能是纯体能的活动,肌肉和大脑必须参与才行。
每种感官、每个动作都可以加以控制,借以产生心流。
在跟别人交谈、做园艺、编织或从事其他嗜好时,最能感觉到快乐。这些活动需要的物质资源都很少,却需要投注相当多的精神能量。
而消耗大量外在资源的休闲活动,大多不需要什么注意力,值得留恋的回馈也相应减少了。
如何维持爱情的新鲜感?答案跟其他活动一样。双方关系要乐趣盎然,复杂性一定得提高;而要增加复杂性,双方就得不断在自己和对方身上寻求新的潜能。
要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就必须在彼此身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了解伴侣的思想、感觉与梦想。这是一种持续的努力,是一辈子的事情。
重要的大原则:性跟人生的其他层面一样,只要我们愿意下功夫去控制它,增强它的复杂性,它就会变得更有乐趣。
口腹之乐的另一项危险跟性可以说是对等的,就是它会上瘾。基督教七大罪中列入贪吃和好色,可见其影响之大。
创先驱十分清楚,肉体快乐会轻易把精神能量吸干,无法再去追求其他目标。
压抑并不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基于恐惧而勉强压抑欲望,人生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这种人会变得刻板、自卫,自我也停止成长。唯有自动自发地遵守某些纪律,人生才有乐趣,而仍然保持理智。
一个人若能学会发乎本心,控制本能的欲求,就能享受乐趣而不上瘾,不至于成为欲望的奴隶。
发挥身体的心流潜力实非难事,不需要特殊的才能,也花不了什么钱。
每个人都可以借着开发一两种过去忽略的体能,大大改善生活的品质。
第六章 思维之乐
人生的美好事物不一定都通过感官感知,有些最快乐的体验发生在心里,由挑战我们思考能力的资讯所引起。
400年前,培根就说过,好奇心(所有知识的种子)乃是愉悦的最纯粹形式的反映。
不仅身体的每一种潜能都可以构成心流活动,心智的每一运作也都能产生独特的心流。
在知性的追求中,阅读可谓是最常被提及的心流活动。
运动员都知道,要使自己的表现超越某个临界点,必须先锻炼心灵。他们得到的真正报酬不只是健康,他们还得到了个人成就感与自我评价的提升。
同样,大多数心智活动也依赖于体能的空间。
譬如下棋,这种活动极耗费精力,但高明的棋手都借游泳或跑步来锻炼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身体状况欠佳,就绝对支持不住正式棋赛中长时间的全神贯注。
练瑜伽时,也是通过学习控制身体,为控制意识做准备,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
心灵的混沌状态
我们很少注意到自己对心灵的控制力竟是那么薄弱,因为习惯已奠定了精神能量的轨迹,仿佛思想会自动衔接,毫无漏洞。
除非一个人知道如何整顿自己的思想,否则注意力一定会被当时最棘手的事件所吸引:它会集中于某种真实或想象的痛苦,最近的不快或长期的挫折中。
精神熵是意识的常态——一种既没有任何作用,也不能带来乐趣的状态。
为了避免沦入这种状态,一般人当然急于用任何能到手的资讯填满心灵,只要能转移注意力,不要沉溺在消极的情绪之中就好。
(移动互联网的今日,有太多时间黑洞:手机淘宝、微信、抖音、各大平台……都是汲取大众注意力的渠道,如吸血鬼一般。)
相比阅读、与别人交谈、发展嗜好等,电视最能提供持续且易得的资讯,帮助观众整理注意力,而所需要的精神能量又非常少。
一般人看电视时,不用担心游移不定的心灵强迫他们面对私人的问题。
不难想象,一个人一旦确定了克服精神熵的策略,再要求他改弦易辙就很困难了。
避免意识混乱的最好办法,当然是培养能控制心灵运作过程的习惯,而不是依赖电视这样的外来刺激。
养成好习惯需要多练习,还需要心流活动不可或缺的目标与规则。
比方说,运用心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做白日梦:通过心灵意象排演一连串的事件。
白日梦不但能借着想象弥补现实中的不快,创造情绪的秩序。
“生命没有记忆,就不能算是生命……记忆是我们的凝聚、理性、感情,甚至也是我们的行动。少了它,我们什么也不是。”
这实在很可惜,因为谈话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办妥一些事情,而是改善体验的品质。
寒暄时说的套话,以及收音机与电视中无谓的插科打诨,都向我们保证,一切都没问题,生活照常无误地进行。
遗憾的是,很多谈话就此打住了。选字得当、善加组合的谈话,能带给听者极大的满足。字汇宽广、遣词造句灵活,之所以成为企业主管成功的要素,并不单单是因为实用的理由;口才能使人际交往更觉充实,也是一种人人学得会的技巧。
让小孩儿培养文字潜力的一个方法是从小教他们玩文字游戏。
写作是在情绪紊乱中塑造秩序的一种治疗法。
作家体验心流的唯一方法,很可能就是创造一个可以全心投入的文字世界里,把现实的烦恼从心灵中抹去。
写作跟其他心流活动一样,可能会上瘾,也可能构成危险:它强迫作者投入一个有限的体验范畴,抹杀了采用其他方式处理事件的可能性。
不过,如果把写作运用于控制体验,不让它控制心灵,仍是一件妙用无穷的法宝。
业余科学,也就是一般人如何从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法则中找到快乐。
其实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好理由,就是因为它能为研究者建立心灵的秩序。如果用心流而不用成功、名望来评估科学的价值,它对生活品质的贡献之大,可说超乎我们的想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