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在高考,很多人也在谈论高考,我高二就辍学了,没有高考过,所以我谈的高考是我没有参与过的高考。
我很少会跟人谈论这段经历,也很少去回忆这段经历,因为我这种有点选择困难症的人当初选择辍学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做了这个选择之后,我就几乎不允许自己去想另外一种可能,我不能允许自己退缩和后悔。
当时我辍学,时髦点说,就是因为互联网,我决定从小县城弥勒辍学到昆明做互联网创业,我的第一次高一是在逃学和打架中度过的,然后因为一次打架事件被开除了。第二次高一转学到了隔壁的县城,接触到了互联网,然后整个两年又是在逃学和上网中度过的,最严重的哪个学期,可能只上了10多节课。
时间过的有点久了,有一些细节被时间磨损得消失了,虽然当时我已经是班上和学校里的边缘分子,但是如果我要混着毕业的话肯定也是可以的,因为跟我一起的其他小伙伴就是这样熬到毕业的,而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辍学,并且这个决定家里也没有太反对。
我现在关于辍学这件事,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是我辍学了接近2个月之后,我最后一次返回学校办其他事情,遇到了当时的班主任,这个班主任极其不靠谱,他不知道我辍学了,他看到我的时候以为我才逃学归来,他跟我说:“你终于舍得回来读书了?”
我到现在都还非常清晰的记得这一场景,场景里的每一个细节,温度、色彩、人物站位、语气、他的表情。为什么这么记忆犹新?因为当时他说那句话的时候,我知道如果我说是的,那么我还可以顺杆爬的默默回去上课,所谓的辍学这一事情大家都可以当作没有发生过。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情绪如同泄闸的洪水喷涌而出,我不禁想,如果我当时应下去了,回去读书了呢?我的人生,是一个什么样子?
人生没有如果。
客观说,过去几十年的中国,是跌宕起伏的大时代,阶层跃升这样的事情,哪怕不通过高考也可以实现。当然更多人是通过高考来实现的。
我没有高考过,没有上过大学,这样的人生跟身边的很多人不一样,聊天的时候关于这个部分的共同话题几乎完全没有。我在过了这十几年之后回头去想,我关于念书和高考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孕妇怀孕的时候,现在很多人都鼓励顺产,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婴儿通过产道的挤压,肺部的液体会更好的排出,减少得肺炎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对身体骨骼等器官的发育有好处,并且经过产道的过程,接触了母体的细菌,能形成相对更好的抵抗力。我想,念书和高考,可能某种程度上就跟这个过程相似。
逃学上网的人生是无人监督的,创业的过程也是无人监督的,你不需要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形式去做固定的事情,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生,心性可能会更加的自律和有条理,逻辑性和耐受性都会更好。
我从高中开始就没有好好念书过,在高中3年大学4年的这7年里,别人都在默默的忍受(也许有人也在享受,姑且说是忍受吧),高考,上大学,这些人的人生就是经过产道挤压顺产的过程。而我在过着只能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生活。
年纪越长之后,我越觉得,缺乏了这样的7年磨练,我身上的很多我不自知的缺点,失去了自查自纠的机会。心性层面的很多不足,如同一辆有隐患的车,跑出几万公里之后才逐步发现,但是维修的成本已然太高了。
不负重的人生,就是未经产道挤压的人生,只从风景的角度,肯定是我这边更精彩,但是所谓的“精彩”,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逼事多”,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我还是会假设,我如果经历了读书、高考、大学这样的过程,心性会是什么样子?
再说一次,人生没有。
我会想起十几年前那天下午偶遇班主任时他问我时的场景,因为那是我的人生难得的可以退缩的机会。但是马男波杰克教导我们:“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