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孩子感叹说,“多希望自己妈妈是个国民好妈妈啊”,我知道这个非暴力沟通不是单方面可以解决亲子关系的,需要亲子双方共同努力才可以。世上物理距离最近的人是家人,世上心理距离最远的人也许还是家人,而最亲最近的那个人又会是谁呢!谁又该为此觉察反思惊醒呢!
家庭亲子关系讲座中,提出了处理情绪促进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即非暴力沟通法的使用。就亲子关系沟通不佳,具体化提出一个问题,就此进行模拟示范非暴力沟通,示范引导孩子进行使用,初步体现一定效果,并带来更多思考。
具体事件是孩子向爸爸提出要20元钱,可是爸爸没有答应而是说回家和妈妈商量再说,孩子感到不高兴,并把此事作为沟通问题提出来。
抛开这个事情体现关系等内在信息不说,我提出单纯非暴力沟通模式处理,具体是“描述观察,表达感受,说出需要,提出请求。”
孩子开始无法理解,开始示范引导,“听到爸爸说不直接给我钱,回家和妈妈商量再说,感受什么情绪,解释情绪来源,说出要求来。”
孩子第一次尝试说,“听到爸爸不给钱,回家和妈妈商量,有些小生气,因为我需要钱,说好了和同学出去玩,要坐公交车买点东西等等。”
我告诉说情绪之后的需要,不是解释要钱用途,这个是开始要钱的理由,这里的解释是针对生气而说的,思考为什么会生气,是自己和爸爸之间什么心理需要没被满足而生气的。
其实这个真的很难说明白,即便自己未必清楚自己需要,这就是潜在意识的觉察,我们包括当事人自己只能猜测。没错,所谓心理需要,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是猜测而已。
我试着启发生气的原因,不给钱是物质需要的被拒绝,由此引发内在失望的是否爸爸不对自己的信任,不直接给钱在于担心啥,真的不明白可以问问爸爸啊。
经过启发,孩子说以前开口要钱都给,后来为了买零食就撒谎说买本子,结果几次后被家长发现了,现在估计就是这个原因,于是归结为这次虽然是真实需要,可是不被爸爸信任问题。
孩子第二次尝试说,“听爸爸说不给钱,回家要和妈妈商量,感到有些生气,因为我在意信任,不喜欢被认为是撒谎孩子,因此我希望给我钱。”
再次说明最后提出请求,要针对需要的缺失,而不是直接的物质要求,就此事情说,只有解决家长担心才有可能给钱,要说希望得到信任。
于是,最后完整的非暴力沟通话语是这样的,“听爸爸说不给钱,还要回家和妈妈商量(描述观察);我觉得很生气(表达感受,这里语气也真实的多);因为我在意信任,虽然自己说过慌,可是这次真的没有撒谎啊,我不喜欢被认为是撒谎孩子(说出需要);因此我希望家长信任我,尊重我(提出请求)。”
我要求重复两遍,说得流畅后,要求体会自己生气情绪的需要,还有什么,要找出触动内心的需要根源。又说出担心爸爸和妈妈商量后,更不会给自己钱啊,我说不要怕,到时候再和妈妈非暴力沟通啊,只要掌握了这个方法,就不会只有情绪和无奈了。
比如可以表达为“担心妈妈更不同意,我会失望(表达感受),在意被尊重和信任(说出需要)”。
至于最后就是不给钱咋办,我说只要是沟通,就是两种可能,就有不确定性,不能改变就接受,或者换个计划方式,这好比家长要求自己一定考好成绩,可是自己真的做不到也是一种现实。
即便最后结果未必如愿,这样的沟通过程,却能够处理情绪,知道彼此需要,说出内心世界想法,形成以后流畅交流新模式。
当然,当听到孩子感叹说,“多希望自己妈妈是个国民好妈妈啊”,我知道这个非暴力沟通不是单方面可以解决亲子关系的,需要亲子双方共同努力才可以。
世上物理距离最近的人是家人,世上心理距离最远的人也许还是家人,而最亲最近的那个人又会是谁呢!谁又该为此觉察反思惊醒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