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历史
他本是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却被时代压抑成千古词宗(三)

他本是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却被时代压抑成千古词宗(三)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00:02 被阅读0次

    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三、灯火阑珊魂犹在

    南宋朝廷对这个胆识谋略俱优的“归正人”并没有立即予以重任,甚至没有让他到军中任职,而只是在江阴和广德任通判,这一等,就是六年。

    1162年5月,畏金如虎的高宗赵构终于退位,孝宗即位。他决定一改过去对金的退让妥协、屈辱议和,决定对金反击。战争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但是在这北伐的紧要关头,没有人会想起正在江阴担任小小签判的辛弃疾,没有人会想起这个对北方中原了如指掌、胸藏良谋的辛弃疾,他向朝廷提出的分兵而进的方法也无人采纳。

    1163年,南宋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出兵,加之将领轻敌,将帅不和,宋军在符离大败。不得已又和金国议和,签订了《隆兴和议》。声势浩大的北伐就这样草草收场。畏敌如虎的情绪又开始笼罩着南宋王朝,主战派在朝廷再无力发声,主和派又占据了上风。

    这时,有人不顾自己的官职低微,大胆的站了出来,一口气向孝宗连上了十篇关于北伐中原的军事形势的奏章。他就是辛弃疾,这十篇总计17000多字的《美芹十论》言语犀利的指出了宋金斗争中的形势发展、应对策略以及当前南宋王朝存在的弊端,一针见血,振耳发聩。

    宋孝宗看到后大为惊叹。但此时对金新败、主和派把持朝政,宋孝宗欣赏之余也无暇顾及。《美芹十论》上书后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但他的才干却被皇帝和一些大臣赏识。他很快被调往南宋重镇建康,并被皇帝两次接见,他的仕途似乎即将平步青云,他的理想也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但他依然需要等待,虽然他以将军自诩,虽然他对金形势了如指掌,虽然他满腹奇谋韬略,但他依然还是一个卑微的文职,无法染指军事,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和煎熬。

    公元1170年,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宋孝宗再次将对金北伐提上了日程。他又想起《美芹十论》,想起了辛弃疾,于是召他上殿对诏。辛弃疾对孝宗坦言:金国强大,对军北伐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准备,细致安排,切不可轻易起兵,大意冒进,重蹈以前北伐失败的覆辙。

    他的这些言论和孝宗即刻北伐、急不可耐的想法分歧很大,君臣不欢而散。

    随后,辛弃疾被调往南宋都城临安,但他依然只是一个负责粮食储备供应的司农寺主薄。这与他拜将挂帅、收复中原的理想依然遥远。岁月蹉跎,理想渺茫,这不是他南渡的初衷,他只能在临安的表象繁华、歌舞升平的迷茫颓废中想要寻找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灯火阑珊处,那个落寞、孤单、失意,无人理解的灵魂,依然躲在那个角落里举世皆浊我独清,默默坚守着那个不合时宜的理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本是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却被时代压抑成千古词宗(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wp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