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孟子》(十三)尽心上篇6——君子有三乐②:逐字稿2

《孟子》(十三)尽心上篇6——君子有三乐②:逐字稿2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4-02-16 17:44 被阅读0次

接下来孟子曰,这是很有名的一段,也是被很多人经常引用的一段,“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你看,重复两次。孟子说,君子最快乐的三件事,而王天下不算。就比如说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事业上巨大的成功,就可以类比古人讲的王天下,就是把整个天下都统治了,这都不算,这不算什么快乐。

孟子认为一个人发自内心最快乐的事,三件。第一件叫作“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在,然后兄弟姐妹也都在,这个时候这是第一个快乐,好多人不能够体会。我有时候会见到一些丧亲者,就你会发现,即便这个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但是真的父母不在了,或者兄弟当中有人夭折不在了,一个人一生当中的快乐都会打折扣。

他没法没心没肺地高兴,就是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哀伤在。这一点点的哀伤,就好像人生当中的一小片阴影一样,它是温柔的。就是不要觉得说,为什么有这个哀伤我很倒霉,不是人人都会经历,人人都会经历到父母亡故,兄弟离散,这是迟早的事。

但是这片温柔的阴影,也是一小片阴影,它会让我们没法没心没肺地开心,没法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开朗,因为你越是开朗,越是高兴,你越会想到我的父母应该一起享受。所以这是第一个前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当然你说我已经父母都走了,或者是兄弟有人不在,那我是不是就不能够获得人生的快乐呢?

没关系,跟这个伤痛共存就好了,知道说我失去了这么一个人生一大乐事,还有两大乐事在后边。所以不忘记,有一点伤痛,有时候也是一种美好的事情,说明你心中还有他们,那他就活在你的心中。所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第二乐是什么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内心无愧。你晚上睡觉,躺下来踏踏实实就能睡着,你没有觉得自己对不起谁,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亏心的事,这是第二个快乐,坦荡之乐。

第三个,“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我觉得这句话可能是孟子自己发挥的。就是开心,跟同学、学生们在一块高兴,今天开心了。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有传承,自己所说的话有人愿意听,自己的德行有人愿意继承,这是第三大乐事。

所以对于孟子来讲,最重要的事业上的乐事就这一件:传承和教育。那实际上现在我会觉得,一切行业慢慢都会变成一个教育行业,就是都是在争抢。你说那些做偶像的人,搞娱乐业的人,他在教育啊,他在教育这些孩子们喜欢这个喜欢那个。

那我们也是在做教育,一个人要卖一辆车,要卖一个房,也是在做教育,要教别人怎么样投资,怎么样理财,怎么样选择。现在连喝茶都变成要上课才能去喝茶,都是在做教育。

所以在做教育的这个过程当中,你能不能够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你教别人的东西是不是值得教的,不能够保证你全对,没有人会要求说你教的东西必须全对,那就没法教了,但是我们最起码要知道有价值,你教的东西是有价值的,能够让自己无愧于天地,这是君子的三乐。

孟子所选择的君子三乐都是无限游戏,而不是有限游戏,说我要评一个什么职称,我要住一个多大的房子,我要赚多少钱,那些东西都是有限游戏,分分钟就结束了,而且很容易分出名次来。

但是你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能分出名次来吗?“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能分出名次来吗?“父母俱在,兄弟无故”,这个不需要分出名次来,这才是真正君子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十三)尽心上篇6——君子有三乐②:逐字稿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eh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