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对伪心理学说不》的书,书中告诉我们“许多人认为,研究一个问题的方式是先定义这个问题,再去研究它。这种想法被一次次证明是错误的,因为你会发现,只有先知道了答案,才能正确定义问题。”
这本书首先挑战了一下弗洛伊德的理论,确实弗洛伊德的调查方法已经是100多年前的事儿,他一直认为个案研究足以证明理论的真实和谬误,而现代的心理学家都会保证这些理论建立在可靠、可重复的因果关系之上。
书中也提到了经典的火鸡谬论,是一只聪明而又倒霉的火鸡的故事,某天上午九点,这只火鸡都发现主人准点给它喂食。作为一只聪明的火鸡,它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是它不急于下结论,它要收集足够多的信息来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之后
它发现主人每天都会在上午九点给它喂食,不管天气是晴是雨,是冷是热,如此持续了无数天。最终,这只聪明的火鸡心满意足地得出了结论:主人总是会在九点给自己喂食。随着喂食次数的增加,它感到了自己越来越安全(这其中或许还有对自己归纳总结结果正确的欣喜),直到感恩节早上,主人并没有给它喂食,而是将它杀了,也许在临死之前它会感到遗憾,为了自己那可笑的归纳与总结。
不得不说,做哲学家、物理学家有哲学家的“宠物”都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罗素的火鸡被宰杀,薛定谔的猫生死未卜,而巴普洛夫是真真切切的将狗切除了小脑...罗素的火鸡是罗素对归纳主义者们的嘲讽。
我们从已知的生活中通过观察从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很难成为真正的知识,因为任何一次偶然情况便足以将之前看似坚不可摧的知识体系完全摧毁。就像我们在观察了亿万只天鹅之后归纳出一个结论:天鹅是白色的,但一只黑天鹅的存在,就足以让这个亿万次观察得出的结论成为谬误,惯常的思维模式被彻底颠覆。
而在区块链领域,熊市之中的我们也何尝不是用心理暗示支撑着自己,究竟你对区块链投资是“聪明的火鸡”还是“脱颖而出的“黑天鹅”,我们是否手握答案,其实是要从你只是一个观察者,还是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度来分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