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暖薰

不知发了什么疯,昨天晚上熬到了凌晨一点钟,找来安妮宝贝写的《七月与安生》又看了一遍。
考试前看看言情一类的小说还是初中养成的习惯,接触到言情小说正是在初一,那时一宿舍的人都迷恋着明晓溪。
当时,宿舍对面是一个小超市,超市旁边有一个小得不能称之为书店的书店,里面的书大都是关于青春、爱情、偶像这一类的,要不就是各类的杂志。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泡沫之夏》、《第一夜的蔷薇》、《明若晓溪》、《旋风少女》、还有《烈火如歌》,大都来自我们几个人东拼西凑,从那小书店里买来换着看的。有时候,我在宿舍看得入了迷,直到要去上课了才记起书包里的作业还没跟我见过面呢!
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烈火如歌》里面的雪,那个为爱可以不顾一切、灰飞烟灭的人。虽然我已经忘记了这些书的很多内容,但我始终记着雪,准确的说,是记得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受或心境。为此,我以为当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时,就是对她一个丫头、丫头地叫着。
看了《旋风少女》的电视剧,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等到《烈火如歌》拍成了电视剧,虽然作为主角的迪丽热巴穿着一袭红装颇有味道,我还是没有去看,只为在心里留点地方给想象中的美好。
看《七月与安生》,首先是看完了电影,后来才看了小说。没想到自此不可收拾,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且和电影的情节重叠交织。
七月爱着安生,安生也爱着七月,她们的友谊就像是七月里蔚蓝的天和洁白的云,纯粹而美好,直到家明——那个她们共同爱着的男人出现,她们两个人才不得不分离,渐行渐远。
七月、安生,她们的名字和她们的性格恰恰相反。
七月是个不愿意出远门的人,她说过,可能是因为拥有太多,所以她舍不得,她只想好好过平淡的日子,下班以后,会有家明的电话,母亲的萝卜炖排骨。她一直是那个被选择的结果,因为她缺少勇气,所以当家明回来和她结婚,她没有问家明,是家明自己的选择还是安生的。
安生似乎一直在流浪。家明这样形容她,安生,不是个漂亮姑娘,但她就像一棵散发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安生深受七月母亲的喜爱,因为安生会说俏皮话,安生似乎和谁都能聊得火热,可安生的心一直未能摆脱这世界从一开始就带给她的孤独。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放逐,她心里一直渴望安定,可是无家可归,所以假装四海为家。
七月与安生,就像是一个人在照镜子,镜里镜外都是自己,只不过一个显露了出来,一个被隐藏了起来。
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想成为的,不想成为的,想承认的,不敢承认的……就像许多人去看《后来的我们》,她们看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她们不是为电影里的故事哭,而是为了现实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哭。
我们看到的常常是自己,或是自己的反面。
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见到人都不知该说些什么,我一直都是安安静静的,可是我渴望自由,想一个人在外面看风景,或者流浪一般,生活中的安稳可怕地一眼就可以看到头,让人心生厌倦,可我又从心底里害怕生活中的变,那让我招架不住的变化。矛盾,对立与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七月与安生,她们爱着彼此,既羡慕又嫉妒,因为彼此欠缺的东西对方恰恰都有。
她们有什么不能分享的呢?七月想,绒布小狗熊熊能一起玩,那别的呢,如果她们遇到不能分享的东西,会不会反目成仇。
有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写了评论:防火防盗防闺蜜,看似有道理,却是无厘头。
能成为闺蜜,自然是无话不谈,无事不晓,兴趣爱好差不多,因此爱上同一个人并不稀奇。
爱情里,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至于谁先遇到了就是谁的近乎于强词夺理,只有两情相悦才是爱情的真理,也是捍卫爱情最坚固的铠甲,否则,只能是塑料,只能是玻璃。
我想,她们不能分享的是自己,和对方不同的或是缺少的。
电影和小说并不相同,小说里侧重写了安生,电影里却进一步写出了七月,写出了现实中既是七月又是安生的人,最后,七月成了不断流浪的安生,安生成了过着安定生活的七月。
七月与安生,看着看着,就看到了自己,只是不知道最后,自己会成为谁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