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傍晚,还有秋的余味,树叶还没有全部凋零,气温也还没有下降至太低。坐在房间里,不开灯,感受那种渐渐暗下来的氛围,有种黎明时分的意境,可毕竟还是不一样。
明明在几分钟前, 还可以隐约看出书架上书的书名,真是霎时间,就已然看不清了。一盆盆绿植在安静地呆着。该站着的站着,该趴着的趴着,该垂着的垂着,一动不动,仿佛一樽一樽的雕塑,只是安静地等待夜幕来临。
向窗外望去,称不上灯火通明,但是灯火已经是星星点点。居民楼,一个个方块陆续点亮。有亮白色的,有暖黄色的,还有整个房间充满紫色的、蓝色的,大抵是室内装潢的颜色所映照的。商场整片都是亮闪闪的,发光字、小灯花、甚至整面写字楼的墙,早早的都亮了。
傍晚,是灯陆续亮起来 ,黎明,是天逐渐亮起来,这有质的区别。所以,黎明来临前的黑暗比夜晚来临前的模糊要难熬,毕竟真正的光明需要时光打磨。
快小雪了,白天在黎明中静悄悄地来,夜晚在傍晚中静悄悄地去,应该不是由于萧条所带来的气氛,或许是由于天冷了,需要互相取暖,所以回家的脚步显得尤为急促。整座城市带着人们褪去一天的华彩,找寻最纯净的眼眸。脱下西装革履,擦掉脸上的厚粉,做一个没有任何角色的生命体,寻得那片刻的宁静,夜,再长些,多好。
冬天,一个充满纯粹意境的季节,一个满眼荒芜尽是洁净的季节。枯木残荷冷水溅起,依然可以激起一丝涟漪,涤荡到一颗颗劳累至极的心里。少一些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多一些家庭餐桌上的欢声笑语。
如果赶上初冬的雨,不要躲避,因为它不大不小,刚好适合淋雨,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在干燥的秋天经过,无论是身体还是头脑,都处于干瘪状态,身体极度缺水,从而导致头脑也跟着模糊空白,时常会伴着秋天的萧瑟,引起头脑的空虚。“悲秋”刚过,就不要再继续“伤冬”了,走出去,给心灵一次洗礼。
冬天的雨,静悄悄地来,点滴雨水滑落,不是春天细如丝的毛毛雨,在雨中静立一个时辰,也不会打湿衣裳,只会看见头发上那层薄如蝉翼的雨水,又像是蜘蛛网似的在头顶上结节。也不是夏天粗如雨帘的倾盆大雨,在雨中奔跑不到一分钟就会湿透衣衫,抑或撑伞,便会听见噼里啪啦拍打伞面的声音,有种伞面快被击透的感觉。骑上单车,不要带任何雨具,悠然地穿行在悠长的单行林间小路上。向前望去,雾茫茫一片,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在呆呆地站着,确实有种萧条之感。雨水点滴飘落,夹带着丝丝凉风,吹动树叶,终于在雨水的陪伴中落下,穿行在混有雨水和落叶的道路上,突然感到一种清冷的快感,头脑蓦地清醒,眼睛也亮了很多,有些树木只剩躯干,映射在瞳孔中,像落叶般褪去浮华,留下的躯干才是生命本来的样子吧!我们赤条条地来,那出现在生活中的一些数不清的浮彩的东西,也必不会使得任何人在去的时候变得不再赤条条,放下虚无,回归生命本来的样子,大抵才是最敬畏生命的态度。
冬天,一个在多数人眼中毫无生机的季节,我却总是感觉这是一个最有生机的季节。因为只有在这个季节我们才会看见生命本来的样子,而那恰巧就是最有生机的时候。冬天,一个蕴藏无限能量的季节,一个努力奋进汲取营养的季节,一个悄无声息默默成长的季节,长夜以梦为伴,在披星戴月中厚积,静待在春光乍现时勃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