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在南昌开始反叛,先生无视了皇帝的旨意,马上去平判大乱。他运用了很多的谋略和技术,如去主动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了让宁王赶快回头,而不是去攻打致命的两京。如果朱辰豪是一个狠心并且目标非常确定是要去夺权位的人,那就肯定不会管这个,但要么就是因为这毕竟是他的老乡,自己与军兵的亲人都在那里,并且宁王还是不够聪明,不够机智,不够狠心。于是冥王就中了阳明的气,回头去首南昌。
接着阳明就往来湖上引诱宁王来,并在四周埋伏了很多自己的人,后因为要保住水路和后路,就攻下了九江和南康。接着阳明又上了火具,后虽然战胜了宁王,但是也自损很多。
阳明打战拼的就是时间,他在十几天的时间内就已经平判了宁王蓄谋已久的大乱,当他已经完成了这一切的时候,他给皇帝上的疏还没有被皇帝收到。
从这几件大事中也可以印证阳明是一个追求圣贤之梦的人。做圣贤就要立功,立言,立德,而阳明这就是在立功,并且如果他不去干的话,那么他如何让百姓幸福的过呢?
但这并不代表换来了永远的安宁。国家的皇帝竟然希望亲征,因为他从小就和太监宦官玩耍,而太监不多是读书人不会去教皇帝小小就立志,学习,只会为了钱而逗皇帝玩,所以皇帝从小就是用荒谬的方式长大的。这导致长大他做事也非常的荒谬。并且皇帝小时候就喜欢带兵打仗,技术和谋略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在明朝胜仗很少的时候,他竟然打赢过,算是一个奇迹了。而这也是为什么他亲征。
那么他是不是只是为了扬名传声呢?正常来说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对于皇帝来说并不需要通过立功来证明自己,因为皇帝不需要这些。所以可能本质的原因还是不是因为他想让百姓们和别人去捧着他,向往他,而只是为了让自己爽,自己快乐。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皇帝,因为就算这可能有杀身的危险,但是他还是要去,因为他兴致于此。
而喜欢这样的皇帝都很难活下来,这是很危险的。
遇到这样子的皇帝,不管有多少的英雄或多少的圣贤,不管百姓有多么的抗议,国家也不会变好,而这也是古代儒家所一直缺乏的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儒家又开了一统:政统。去依靠法,而不是依靠人。
先生马上上前去劝告,说还是不要亲征为好。他们那里都在说皇帝这样做有多么的危险,给自己带来的祸害有多大,没有表面的说这会对百姓有多大的影响。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皇帝可能听到了,但是不想听。或者他也不敢这样直接的说,所以只能在深层的一面上隐喻一下,而皇帝也不是什么很聪明的人,不能理解。皇帝想亲征的意愿非常强,阳明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杨明知道皇帝不想照顾百姓,也不觉得扰乱百姓是一件大事。
所以阳明说有可能宁王早已料到皇帝要去清蒸,所以在四处埋伏了很多奸党去杀掉皇帝,并且很有可能还会招来第2次反叛,因为当时的人民们已经压力很大了,再去让人民教更多的军粮,他们就要废掉了,很有可能会造反,而这也不会像上一次大家因为宁王反叛所以才反叛,而是主动的反叛,因为他们都受不了皇帝。
但是其实阳明最注重的也不是皇帝能不能活下来,而是为了保护百姓,把它作为第1位重要的。而他之所以为百姓,也是因为他要立功,而不是为了要升官和奖赏,但是如果有的话他也不会死活不要,因为这是立功。
其实阳明并没有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自己的良心,这是他的良知,因为他有良知,可以成为圣贤,他在追问自己:我可以为百姓带来什么?而行就是去外推,凭他的智慧和勇气去立功,去行出来。而这就是知行合一。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良心的,也有知,但是我们是否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呢?当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总会有一个声音在我的心中回到给我方向和道路。以前的我总会忽略了他,因为他看来很无力,无助,也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外在利益。
但其实去选择顺着良心行出来,完全是与无力相反的。在好的环境的熏陶下,我也慢慢放大了我内心告诉我的声音,并去听它。当我迷茫,生气,无道德时,我也发现总有一个声音提醒着我。我很庆幸我还可以听到那个声音,也要去抛开一切杂念,听从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