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斯宾塞【三】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7773/386cd94be69c0941.jpg)
他的一位朋友曾抱怨,要一边向年轻女速记员口述一边写作,他做不到;但斯宾塞却认为,自己丝毫不会受女速记员的影响。
他的秘书说:“斯宾塞薄薄的嘴唇冷若冰霜,说出来的话永远那么枯燥无味,从他轻蔑的眼神可见他缺乏温情。”
因此,我们也能理解斯宾塞那平铺直叙的写作风格了:既没有磅礴的气势,也用不着感叹号。
在那个浪漫气息浓郁的世纪里,斯宾塞就像一座丰碑,庄严而又含蓄地耸立着。
斯宾塞拥有超乎寻常的逻辑推理能力,他能像对弈者一样,精确地将演绎和归纳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人类现代历史上,最能清晰地解释复杂问题的当属斯宾塞了。
他善于利用明白晓畅的术语,对费解的问题进行讨论,因此,有那么几十年,全世界都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们说我有非凡的阐释能力,能够用异乎寻常的方式清晰连贯地运用数据进行推理,并得出结论。”斯宾塞这样说道。
他喜欢进行宏观概括,这使得斯宾塞的各种假说而不是用来论证假说的证据,成为最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
赫膏黎说,事实对理论的扼杀是斯宾塞认为的悲剧。他在自己的脑中装了如此多的理论,以至于每一两天就得经历一次悲剧。
当赫胥黎发现巴克尔不仅手无缚鸡之力,甚至连走路都摇摇晃晃时,他备感震惊,对斯宾塞说:"啊他是头重脚轻,我终于找到这样的人了。”
斯宾塞补充说:“那是因为巴克尔获取的东西大大超过了他大脑组织的能力。”
而他自己正好相反,他的大脑组织能力远远超过他所吸取的东西,他善于整理、综合,他还曾经因为卡莱尔缺乏这样的能力而贬低他。
后来,斯宾塞对秩序的钟情成为一种癖好,他被征服了一——被自己出色的概括能力征服。
然而,世界需要的正是斯宾塞那样的头脑,需要一个能够将纷乱如麻的事实清清楚楚地转化为文明成果的人。
而斯宾塞的缺点亦因他为一代人所做的贡献而来,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是这些缺点,表明斯宾塞也是一个普通人。
因此,在此我只想做到坦率,坦率地介绍斯宾塞,那是因为,如果我们了解一位伟人的缺点,我们会更加爱戴他;但如果这位伟人完美无缺、耀眼夺目,我们便会心生怀疑,甚至厌恶。
“迄今为止,我的生活可以用一个‘杂’来形容。”斯宾塞在四十岁时这样写道。
历史上,很少有哲学家像斯宾塞那样在事业上断断续续、漂浮不定。
“大概在那个时候(二十三岁),我沉迷于钟表的构造。”但慢慢地,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领地,并勤勤恳恳耕种着。
早在1842年,斯宾塞便为刊物《非国教徒》(请注意斯宾塞选择的媒体)写了数篇关于“政府职权的正当范围”的文章,包含了他部分仍处于萌芽状态的放任主义思想。
六年后,斯宾塞放弃了工程师的职业,成了《经济学人》的编辑。
三十五岁时,当斯宾塞以轻蔑的口吻对乔纳森·戴蒙德的《道德伦理学原理》进方批判时,他父亲挑衅性地说、有本事你自己也写一本这方面的书。
斯宾塞接受了挑战,并成功写出了《社会静力学》。
这本书虽然销量不好,却让他赢得了进军杂志界的人场券。
1852年,斯宾塞在《人口论》一文(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也可以看到马尔萨斯对十九世纪思想的广泛影响)中提出生存竞争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并创造了许多历史性用语。
同一年,斯宾塞在《进化的假说》一文中对陈腐观念进行了抨击。
根据那些陈腐观念,新物种的起源基于对旧有物种的渐进式改进是毫无现实依据的。
对此,他指出,这种观念其实更是推翻了物种神造论:文章还进一步说明,新物种的出现与人由受精卵开始成长、植物由种子开始长大一样,并非神秘莫测、不可思议。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7773/a51c264861b101bd.jpg)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