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散文
《老师•好》:“毛病”老师的自我救赎

《老师•好》:“毛病”老师的自我救赎

作者: 思衣谷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16:08 被阅读7次
    《老师•好》:“毛病”老师的自我救赎

    《老师•好》是由于谦监制,张栾执导,于谦、汤梦佳、王广源、秦鸣悦、徐子力主演的青春校园电影,其也是一部天然地讲述师生关系的青春电影。

    该故事片讲述的是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于谦 饰)老师推自行车昂首走在校园,接受着人们艳羡的目光和纷至沓来的恭维。桀傲不驯的洛小乙(王广源 饰)、温婉可人的安静(汤梦佳 饰)、新潮前卫的关婷婷(秦鸣悦 饰)、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文明(郝鹏飞 饰)建设(郜玄铭 饰)、八婆海燕(徐紫茵 饰)、奸商耗子(孙艺杨 饰)……三班是一个永远也不缺故事的集体。苗宛秋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即将走进的这个三班将会成为他以及他身边这辆自行车的噩梦。三班的同学也没有想到,这位新来的老师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首先,此片是定格为怀旧青春电影,自然整部电影的环境气质都是十分吻合八十年代的风格的,其中就是要数最有代表性的自行车、汽水等这些服化道具了,可谓是做得年代感十足。此外除了道具还有那一段段摸肩而来的回忆杀,你比如说就有:在课堂上看武侠小说,然后被老师没收;在课堂上多嘴,然后被老师罚站;参加文艺汇演,穿着健美服等等,这都是让人回忆满满和充满时代气息的。

    其次,在“同学们”的选角上都是十分符合青春风暴性子的。如情节中就有武侠小说爱好者、满脑子鬼主意的王海;家境富裕、优越感十足的关婷婷;热爱霹雳舞、搞笑担当的“文明和建设”;帅气但“社会”的洛小乙;以及学习好、胆怯的安静等等,那些年轻的演员不仅脸蛋纯真和纯洁,实在是要还原那个时代的颜值的节奏,而且他们个个演技出色,能将故事人物的个性都凸显的十分鲜明而又不夸张,这些都是让观众印象深刻。

    再次,此片之所以能让观众有种赏心悦目的观影体验,是在于此片一方面将大部分的笑点桥段都集中在“老师教训学生”与“学生对抗老师”的那些种种细节上,如:学生用计谋跳霹雳舞吸引老师注意力,然后破坏老师的自行车;找人代写入团申请书,然后写成了武侠风格浓烈的宣言等等,都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另外一方面,此片还能通过师生相处的细节,去还原那个时代老师和学生的共处状态,如没收口红、罚站;还有为了帮助患脑瘤的学生,老师可以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老师请学生吃饭;老师还无偿给家境落后的非本校学生做课外补习;老师的自行车丢了后,全班同学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为老师找回了自行车,老师却严厉地批评了大家浪费了学习时间。如此通过师生的相处,由矛盾然后和解,再到互相帮助,形成了“好老师”“同学们好”的温情的校园青春师生生活。

    最后,此片最具有实力派和内容硬核元素的无疑是既是监制,又是主演,更是著名相声艺人于谦先生了。在故事里,他饰演一名有“毛病”的苗宛秋老师,他一方面思想专制顽固,刻板于有问题的学生,偏向学习好的学生,以高考成绩为导向,以集体荣誉为核心,强调刻苦学习,禁止发展个性;但另外一方面他又宅心仁厚,敬业无私。让一个有丰富舞台相声经验的于谦先生来饰演这个“毛病”老师是最好不过的了,于谦先生也用他的精彩令人难忘的演技成功演出了这么一个性格矛盾 ,性格缺陷的老师角色,使得片中的这个老师形象更为立体,更加有血有肉,也更为真实。

    在此片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硬核和中心思想的,就是制作方想通过这个有“毛病”的苗宛秋老师,去展露以他为代表的那一群被应试教育的压力而产生的老师的专制形象和“毛病”性格。故事中的苗宛秋本来是考上北大的,但家庭原因不能上学,后来就做了老师,于此同时当时又受到当时应试教育是主流的思想顽疾影响,就使得这个仕途坎坷的苗宛秋出现了诸多“毛病”,这无疑是在应试教育下对老师的一种关怀和同情。

    而制作方还通过品学兼优的 “北大苗子”学生安静,作为学生为代表。同时在情节上,在师生相处融洽的情况下,制作方也巧妙地通过设置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让苗宛秋摊上了被冤枉私自收费补课而停课这件事上,而摆平此事向县政府喊冤的正是学生安静。最具戏剧化的并将故事推向高潮的一幕在于,当摆平事情后学生安静却在回家途中因车祸导致残疾了。这就使得苗宛秋内疚终身,也使得他的教学观念和性格在这学生安静帮他的这件事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他离开原来的教书地方,到了其他教书的地方,继续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方式履行“老师”的职责,最终实现内心的和解。但另外在作为应试教育受害者的角度上来说,苗宛秋转变教育观念,继续踏上教师之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踏上自我救赎之路?

    故事最后一幕,白发苍苍的苗宛秋拄着拐杖去看学生安静,他的背影以及学生安静的笑容,多少都是令人感到丝丝的师生情深的怀旧情感,但那都是一种表象。此片的目的表面上是说怀旧最纯粹的师生之间情感上的爱,实际上是传递和教导大家那种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思想。而最微妙又隐喻的地方在于,那个“认清生活的真相”的真相就是因为应试教育使得苗宛秋老师和学生安静都成为了受害者,但他们依然热爱生活,这就是最重要的。如果从这种隐喻的批判视角,可以说这个故事的结尾看来是多么的既温情又是残酷悲剧的。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申诉,这也是一个关于讲述应试教育受害者“毛病”老师的自我救赎的故事,更是制作方想通过此片去让这个国家对应试教育有所反思,从而也踏上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的“自我救赎”之路。

    横观当今时下关于中国青春的题材电影,是有了一种全新的突破,正如这部《老师•好》,它没有过分关注师生争吵的矛盾性,也没有侧重朦胧青春校园爱情的元素,而是升华地关注人与人之间,老师和学生互相影响下的关联性、促进性和自我救赎性。这种青春片突破的模式可以称为“青春+”的电影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你比如说能与此相提而论的,莫不过于前段时间上映的《过春天》了,该片是一种“青春+跨境学童+水客”的社会写实的青春电影。而在这部《老师•好》中,也是一种“怀念青春+师生互帮+教师救赎和生存状态”的社会写实的青春电影,其的亮点在于微妙地讲述了在高考应试教育制度下,以及普及“精致利己主义者”价值观的背景下,受害群体老师和学生的相处和共存的生存状态。

    无论是《过春天》还是《老师•好》都是有着社会批判写实意味,都是在严苛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下能“绝处逢生”之佳作,也都是表现了时下最富有创意的,具有革新意义的成功的青春电影。这种“青春+”的电影模式,自然也就是能让观众所为喜欢的了。如此说来,这种这种“青春+”的电影模式可谓是:以后中国青春片追求口碑和票房都相得益彰的的一种很好的实验和尝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师•好》:“毛病”老师的自我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pn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