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国学浅析系列之《孟子》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七节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七节

作者: 霜月洞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0:40 被阅读13次

说明:“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与“巫匠亦然”当中的矢人与木匠,是孟子所谓“故术不可不慎也”中应不慎选择而导致的本不该出现的职业(技术)。矢人的存在,代表着侵害;木匠的存在,代表着诅咒。

理由:其一、在后半段中,只提到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而没有说关于函人的问题。其二、在一个人耻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会继续做这件事情的,也就是等于矢人不复存在,即,矢人这个职业本不该出现。

赏析1:矢人与函人;巫医与木匠,前者的平衡点在于战场,攻击方需要矢,防守方需要函;后者的平衡点在人类的存亡,巫医希望运用自己的能力让人类继续存活下去,而木匠却希望人类早点死亡。看似攻击方是主动的破坏和谐,看似木匠是主动的轻视生命,但,其实不然,作为本体而言,这两对职业相对立而存在。随着朝代的更替,比前朝更有仁义的后朝,也需要用矢来攻破前朝的败落;随着后辈的不断成长与成熟,前辈们也必定需要面对自己寿命终结的那一刻。

引申1: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先考虑事情的发展动向(在事情的动向当中,往往是平衡的),先得要考虑事情的本体。事情的本体若合乎于仁义与道德,那么不管事情如何发展,只要在自身的把控范围内,都可成功;倘若事情的本体是背离人之常情的,那么早在事情发生之初,就必须掐断源头,因为,由一个背离的核心所发展出来的事态,永远都是错误的,在还未走远之时,结束错误是唯一的选择。

另:文中所引孔子之《里美》于论语中探讨

赏析2:在后半段中,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弓人不再为弓,矢人不再为矢,正常情况下,人若以一件事为耻,他定然不会再做此事,没了弓人与矢人,何来的仁者如射?所以,其后射者已然是一种拟态,只为说明“正己”与“反求诸己”的重要性。

引申2:正己:模仿与学习任何事情,必须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为着自己能够在整个过程当中以最佳的姿态迎接知识的到来,也能够让汲取知识的效率达到最高层面。反求诸己:人的天赋不尽相同,在离家后走上社会,不再是一个人学习所有的东西了,而是所有的人共同来学习这生活所必备的常识、技术与德行了。自己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若是他人能轻易达到,无需眼红或是嫉妒;自己所轻而易举获得的荣耀,他人若是怎样都无法实现,也无需炫耀和显摆。在意识到比别人落后之时,理应思考自己不足之处的原因,在求得一定的帮助之后,结合自己的能力再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在意识到比别人优越之时,理应思考这是否是自己的天赋使然还是后天的努力所得到的,若是前者,更应谦虚对待(天赋稍纵即逝),回视己身天赋,不偏不倚的阐明、塑造、构建、发展与守护自身的天赋,激活自己的天赋,使得自己的天赋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日后的生活而服务;若是后者,要知晓的是,在一定的天赋水平上,通过相同的努力,都会获得的成果,并不值得夸赞与得意,理应思考在下一次碰到相似的问题时,该如何更快、更好、更高效的处理与完成。

相关文章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七节

    说明:“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与“巫匠亦然”当中的矢人与木匠,是孟子所谓“故术不可不慎也”中应不慎选择而导致的本不该...

  • 浩然正气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下)第七节

    此节,开头即提到了孟子安葬母亲的事情。而,对于孟子的母亲来说,我们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即“孟母三迁”,在赏析下文...

  • 一口气读完《孟子》2

    卷三、《公孙丑》上 1、趁势而为,事半功倍。 公孙丑(以下简称“公孙”)问孟子,如果让孟子在齐国掌权可能做到像管仲...

  • 吾善吾养浩然之气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二节

    说明:此节过长,且要点较为分散,故分段来写。 第一段:公孙丑问曰~我四十不动心 主写“动心”: 此段中,不让孟子动...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九节

    其实,很多古之先贤非常明确一点,不管是做官也好、从商也罢,人的第一个身份是人,而为了能够活下去而选择的职业、从业身...

  • 关于言、气、志、心2019-03-12

    关于言、气、志、心 《孟子公孙丑上》有一段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

  • 《孟子·公孙丑上》01:孟子的治国理想

    《孟子·公孙丑上》01:孟子的治国理想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

  • 读书摘记

    《孟子·公孙丑上》中记载: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上)第七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t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