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ll诗人高适(3-4)

作者: 申健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04:46 被阅读41次

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宝初年(公元742年),高适仍旧蛰伏于梁宋,这一年,他已经三十九岁了。 适逢改元,有几件当时不起眼的小事,对高适的未来产生了不可预知的影响。 一个是行政区划中,将宋州改为睢阳,记住这个地名。在后来的战乱中,他将再次出现。 另外,也就在这一年,安禄山被升为平卢节度使,代理御史中丞,正式成为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登上盛唐历史舞台。

人说四十不惑,年近四十的高适,前半生连蹉跎都说不上,穷苦潦倒之极,但难得的是初心不改,仍念念不忘家国天下。另外,豪爽达观的高适很容易交到朋友,这应该算是他在困苦中不改本色的秘诀。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高适穷游大梁,遍访春秋战国古迹,一路凭吊先贤,吟咏胸怀。在大梁(今开封),高适遇到了李白和杜甫,三人脾气相投,结为好友,把臂同游。

第二年,三人相约再次出游。 私下八卦,三人中李白是狂傲,高适是任侠,杜甫是细腻,因此很可能杜甫是三人团队的润滑剂。后来三人的诗文中,高、李二人基本没特别回忆这段交情,反而是杜甫回忆得最多。三人的行迹考证也基本上有赖于杜甫的回忆: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后来高、李二人去世后,杜甫深情怀念: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反倒是高适和李白,基本看不到什么往来唱和。但他们凭吊信陵君的时候,李白写了《侠客行》,高适写了《古大梁行》,都是怀古的佳作,勉强可以视作互相唱和之作。 但比较两人的作品却很有意思,同一地点、同一历史事件、同一主题,李白写的是朱亥和侯嬴,追忆的是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而高适写的是魏王和信陵君,遥想的是“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大概这就是侠客和将军的区别吧。 精神层面的壮阔和高远,与现实层面的落魄和潦倒,大体就是这一时期高适生活的常态。

在唐传奇小说《集异记》中记载,开元中,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人同在洛阳一带游历。某日,小雪飘扬,三人相约到旗亭(酒楼)饮酒赏雪,偶遇十余名梨园子弟也来喝酒,于是三人避让一旁,欣赏免费的表演。

歌女演唱的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曲目,于是王昌龄突发奇想:“我们三人薄有诗名,但一直未能分个高低,自己说的不算,朋友说的也不公允,干脆今天借这个机会,听听这些歌女们都唱谁的诗句,歌唱最多者为胜。” 王之涣、高适欣然应允。 一位歌女先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微笑着在墙壁上画了一道印记“我的诗哦”。第二位歌女又唱: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也提笔画了一道“这是我的诗”。

第三位出场的歌女开始表演了: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画了一道,“第二首了哦”。 就这样一首接一首,总不见王之涣的诗,他却不以为意:“这些庸脂俗粉唱的都是些口水歌,没什么好得意的。看到那边那位绝色歌女了吗?一会她要是不唱我的诗,我就拜你们俩为师!”

不一会,那位歌女站起了,开口就是一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洋洋得意:“两个土包子,怎么样?” 三人开怀大笑,惊动了歌女,过来询问究竟。

三人告知身份,歌女大喜,极力邀请三人同席饮宴。

这就是唐诗史上“旗亭画壁”的佳话。嗯,每次看“中国好声音”导师转身的时候,总是莫名想起这个故事。 天宝六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当政,大力排除异己,给事中房琯被贬为宜春刺史,遣散门客,他的琴师董庭兰也随之离开长安。高适在开元年间第一次赴长安参加科举时,结识董庭兰。此次董庭兰路过睢阳,高适专门为他送行,留下了两首送别诗,非常极致地体现了他壮阔的精神和穷困的生活。

其一就是大名鼎鼎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诗慷慨悲壮,畅快粗豪,虽说是送人,未尝不是在自叙。但很少有人知道,《别董大》同时还有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劳燕分飞,离开长安十余年,可惜男子汉大丈夫竟然贫贱至此,今日相逢,连沽酒的钱都没有,可怜可叹。

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已经四十六岁的高适看起来终于时来运转了。 由于《燕歌行》《别董大》等作品的广为传唱,时任睢阳刺史张九皋听说了高适的大名,召见后,深谈之下大为折服,叹为奇才,于是大力向朝廷举荐。高适得到了参加制科考试的资格,通过了有道科的考试,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正式官职,被选派为封丘县尉。

张九皋其人,才能如何暂且不论(曾经在科举中被王维抢了头名),但作为名相张九龄的弟弟,见识还是有的,应该算高适的第一位伯乐。 不过封丘县尉这个微末职位,应该不太如高适的意。

唐代普遍的看法,亲民官属于俗吏,事小且杂,不是建功立业的好去处,更何况,高适一直都想去边疆重振祖父的声威。他刚到任的时候就写《初至封丘作》:

可怜薄暮宦游子,独卧虚斋思无已。

去家百里不得归,到官数日秋风起。

迥异于平时豪迈大气的诗风,可以想见其不得意。 高适刚开始还是兢兢业业的,公务不可谓不用心。奈何此时所谓的太平盛世已千疮百孔,危机四伏,边疆好大喜功、战乱四起,民间百业凋敝、盗贼蜂起。作为县尉,负责捕盗、司狱事宜,每日所见皆是走投无路、铤而走险的贫民,处理重了于心不忍,处理轻了又遭上司逼迫,粗豪的高适只能苦苦忍耐。 到任第二年,由于北疆战事频繁,朝廷不知道第多少次征兵戍边,高适作为县尉,负责将封丘的戍卒护送至河北指定地点。

读过杜甫《兵车行》的都知道,征兵到底是怎么回事,高适这次送兵,不异于押解这些年轻人去送死。途中,高适写下了《送兵至蓟北》: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此行途中,他见识到了边疆武备的败坏,将领跋扈争功劳,士卒厌战已极,短短数年间,与第一次出塞时见到的昂扬敢战的大唐雄风截然不同。苦闷的高适深感时不我待,归来途中,适逢除夕,对着残灯寒夜,想起危机重重的战事,惆怅于自己的不得意,不由思念起家乡: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此次公差,见识到帝国的危机,高适深感不能再困顿于下僚,忧心如焚的他决心放弃县尉的官职,到边疆去,以求挽狂澜于既倒。弃官时,写了《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诗注: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人生本来十分悠闲。我这样的人只适合在草莽之间高歌,哪里能做小吏,又哪里经得起风尘。小城里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身不由己。光是逢迎长官已经让人心力交瘁了,何况还要残害百姓。回到家中向家人诉苦,家人却笑着劝我,现在谁不是这样。)

弃官之后,高适来到长安寻求机会。在长安,又与杜甫重逢,还结识了岑参等人。 在长安游历期间,正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青海大败吐蕃,攻占石堡,斩断了吐蕃对河西的觊觎。作为天宝年间少有的大胜,哥舒翰风头一时无两。西部边民纷纷传唱: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高适决心去河西投奔哥舒翰。事实证明,两人的气场极其吻合。哥舒翰成为高适人生最重要的伯乐,对他极为重视,亲自表奏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并提拔他为自己幕府的掌书记,成为幕僚之首。高适对哥舒翰极为感激: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主帅的重视,使得高适前所未有地触摸到了自己沙场建功的理想。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哥舒翰又大败吐蕃,占领九曲,彻底掌控了河西走廊,同时也被加封为西平郡王,兼任河西节度使,后来又兼任御史大夫,功业到达巅峰。高适专门作诗以记: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当然,离家万里,年近半百,难免思念家乡,尤其是大胜之后,战事稍息的时候。某日城上闻听有人在吹奏思乡的笛曲《梅花落》,兴起思乡之情,挥笔写下了: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过,思乡难免,但更兴奋于建功立业的机会: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诗注:游子与飘荡的野草一般,手持金鞭,驱策披甲的骏马。功名一向在万里之外,多少心事寄托于酒杯。防御的工事修筑在燕支山以北,长安城在太白山以东。离别的时候何必惆怅,且看我以宝刀称雄塞外。)

相关文章

  • 转载ll诗人高适(3-4)

    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宝初年(公元742年),高适仍旧蛰伏于梁宋,这一年,他已经三十九岁了。 适逢...

  • 转载ll诗人高适(1_2)

    马上封侯、出将入相是古代诗人的最高追求,尤其是盛唐诗人,谁要是不写几首边塞诗,出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苦大仇深的杜...

  • 转载ll诗人高适(5_6)

    五、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反,史思明从之,安史之乱爆发。 武备松弛之下,玄...

  • 重温经典:大唐诗韵4

    重温经典:大唐诗韵 4.边塞诗人(下篇)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

  • 唐代十大诗人排行榜:高适能不能入选?

    唐代诗坛,巨星如云。 今天的主角,是诗人中做官做得很大的高常侍——高适。 如果在唐代评选出“十大诗人”,高适能不能...

  • [九洲芳文诗词]大话边塞诗

    唐朝边塞诗人简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700-765),字达夫。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

  • 话说边塞诗人--岑参

    说到“高岑”,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岑边塞诗成就最高。...

  • 你知道董廷兰是谁吗?说出来大家肯定都知道,因为这首诗如此著名

    高适出生于现在的河北景县,后来又定居到了河南商丘,他曾任刑部侍郎。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岑...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8)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并称2 王孟:唐诗人王维、孟浩然。 高岑: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李杜:唐诗人李白、杜甫,也指晚...

  • 戏说高适:只管努力,其他自有安排!

    高适,盛唐诗人,字达夫,世人多称他为高常侍。 高适的一生就是华丽逆袭的人生,从乞丐到侯爷,从无名草根到位极人臣。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载ll诗人高适(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tv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