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的是美国哲学家离开城市,探索生活的故事。有两点对我有些触动,源于作者对房子和衣服的理解。
作者讲道欧洲人刚到北美,房子建的令极其简陋。地上挖一个四方大坑,四面铺上木板和树皮,中间竖起来一根原木,撑起一些稻草或者其他树叶,房子就成了,甚至里面还可以分格挡,分出来不同的房间。
不知道为何,我对这块很着迷,着迷自己动手,去盖一个这样的房子,或者做成一个蒙古包也好,我梦里都在想这个原木和其它木头应该用怎样的榫桙结构,没学过木匠就瞎想,可是自己动手的感觉还是会让我兴奋,大概祖先把盖房子的技能烙印在我血液里了,成了本能。
作者讲到各种房子,讲到简陋的,讲到后来盖的豪华的,也讲道买房子和租房子,更讲道家人。家在哪里,家人就在哪里。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人们常常为了住宅打拼,却牺牲了陪家人的时间,得不偿失。在城市里相互拥挤的人们,就被扎的更深。
挑起另一个话题,衣服是什么?一开始衣服为了保暖,为了遮挡,后来衣服被赋予了太多的魔力。职业装提醒了他的工作,豪华着装提醒着他的身份,普通的衣服象征这个人的收入,残破的衣服让人想到乞丐。
现在人们买衣服太容易了,我也不觉得通过衣服就想了解一个人,衣服还有啥功能呢?在我看来,除去基本功效,最主要体现了对社交的尊重,希望不要引起其他人的误会吧。在一些不需要交往的场合,我不那么在意穿的多体面了,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了,不需要掩饰,也不需要包装。以前最喜欢的白衬衫,好久没动过了。
回到这本书,真希望和作者一样做这种生活的实践,去自己种花种菜,盖房子,仿佛开创一个世界一样,整个天空都是自己的。我想,这也自然成了我的梦想,以后一定去实现。
作者带给我最多的是耳目一新的剥离,回到本源,再看看生活中哪些是幸福的源泉,哪些是被标记为幸福的伪装,不被伪装带走真的很开心。
书还没读完,我继续跟着作者笔尖漫步,我迷醉新的收获,感谢这位美国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