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日更计划21天日更挑战营
读书笔记—《让未来现在就来》

读书笔记—《让未来现在就来》

作者: 衣橱管理师倩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6:29 被阅读0次

    一本舍不得看完的工具书?我却85%精读了,所以,“快速阅读法”之如何30分钟读完一本书并没有奏效。当然看完就找到答案啦~

          作者是来自简书关注排行榜首位的彭小六,虽然之前有在简书上发布过那么几篇类似日记形式的文章(昨天还发现被一个粉丝过1w的大V关注了!我只有4个粉丝,所以客观用统计学来讲25%粉丝都是大V~哈哈哈哈~不过内心还是感觉应该是系统BUG或是什么其他误操作导致的吧)但对简书和小六知之甚少,毫不隐瞒的说,昨天还去百度了下“workdown”和“富文本”是什么鬼.....


    壹、书 介 绍

          好啦,现在开始认真分享一下这本书:

    “小六的文章,不仅仅倡导一种积极而高效的生活方式,而且提供了为实现这种生活方式的方法。”

    “我很喜欢这种平民路线,朴实,接地气。”

    “他的人生啊,似乎活出了很多人的几辈子。”

    “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

    .....

          以上来自推荐序,没错,我就是被开书以后的序言打动了,并从那时开始,就有了舍不得,一定要慢慢读的心情。虽然书名看起来是那么“强人所难”的励志......其实并不,干货还蛮多。为此,我画了思维导图,还做了2-3页的待办清单。提醒大家,开书请一定备好纸笔,随时记录、思考、实践、写写画画很有必要。

            全书用“时间管理”贯穿,还会涉及读写、知识体系搭建几个比较大的方面,从作者0-1的成长实战经验总结和大神一些方法推荐,从职场到业余生活,甚至还有从一线城市回归二三线城市如何过渡的问题。。。相对于你以为的枯燥、教条的方法论,更像是一个爬山登顶的小伙伴转身来告诉你,他走的哪条路,掉过哪些坑、看到过什么风景......当然,必不可少,最后一章也算的上是鸡汤啦。
            第三章是职场相关,也是唯一没有精读...额。。.被放弃没有读完的一部分,因为于我相关性不大,作为练习阅读的第一个操练场,我表示割舍的很淡定。不单是因为已经摆脱朝九晚五固定工作模式,还有点小骄傲的是,在上班打卡的7年4份工作履历中,每份都有至少2次的升职加薪体验,所以已经有自己的模式后,相对于借鉴听闻,更需要把20%的精力放在急需吃到的未知领域。这也是本书教给我的一个“知识点”,用20%的付出换80%的成果,而不是用80%的阅读成本换20%的收获


    贰、书 所 学

          鉴于刚从“从头到尾通读”+“纯喜欢式摘抄”的读书笔记模式中出走来,系统、思维导图、视觉笔记或其他的有效分享形式还没有马上成型,甚至一度导致我连最初怎么分享都忘记的情况下,决定用,能回忆起来(真正记得)和自我理解(转化)的形式做点式分享,顺便提一下,这也是本书教给我的N个知识点其一:你能说出来的才是你吸收到的。

    快速阅读,如何用30分钟读懂一本书:

    5分钟自我介绍(书名、序言、作者介绍等)+5分钟扫读(快速浏览选定想读的部分、不可恋战)+15分钟精读(挖宝式阅读,对扫读后选中的章节精读)+5分钟总结回顾(读完回顾总结、输出),阅读过程可利用番茄钟(专注)、思维导图+绘画(总结)等配合。

    再次提醒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快速阅读,比如这本书于我,30分钟是搞不定的。(也不排除阅读方法没用好的可能性)


      阅读类型

    主食阅读:食物中的主食,大米面条,生存需求的阅读,短平快,本专业领域相关提升;

    美食阅读:食物中的鱼、海鲜高蛋白,思想需求的阅读,不会给具体的解决方法但是会让我们思考现象和本质,提供精神满足,比如哲学、文学、心理等相关的书籍

    蔬果阅读:字义查证等工具类书籍,思维导图、PPT等

    甜食阅读:休闲需求,休闲娱乐相关书籍,漫画、杂志等

    读书进阶五部曲

    蛮荒时代:适合培养阅读爱好,随心所欲式散读,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没有目标,没有答案,没有所学。

    农业时代:一周一本书,看完写书评、读书PPT、做当天阅读片段分享;

    工业时代:一天一本书,30分钟快速阅读法熟练运用阶段;

    信息时代:主题阅读,带着问题去读书,确定主题,找10-15本书阅读后做主题分享;

    互联网时代:按需阅读(参考下图知识体系金字塔),基础知识使用蛮荒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为主,基础专业选择信息时代主题阅读方法,而专业知识领域则考虑选择,农业时代阅读方式,形成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相关社群:拆书帮、十点读书、趁早、行动派等社群;去网络平台关注大V偷师

    知识体系构建6部曲

    之前从没想过知识的管理和体系的搭建,应该是相对于物品整理而言,一种精神整理吧,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Why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

    因为读完、记录完没有记住,用不到就是浪费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知识体系金字塔的高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清楚自己的擅长和短板,短板区域一定要请教本区域的专业人士。

    2、知识获取方式

    线下:读书+线下社群

    线上:微信、微博、公众号、线上课程等搜集关注

    3、知识整理和保存

    整理要做分类,保存要求及时、云同步(App的选择上同理)。

    除此之外个人小发现:用周期、规划的思维做记录,比如21天读书计划,分享和整理保存都是21-1XXX;21天-2XXX,相对于随性的记录,会更具有时间流逝感,实现自我鼓励和监督;如果公布社交圈就是群监督,虽然除了你并没有人在乎。

    4、知识吸收,学以致用

    分享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为了用,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实践。

    5、创新

    对于创新,个人目前没有太多想法,因为相对比较遥远。

    不断累积+更新之后,创新就会很简单。


    为什么读书一定好过花钱参加培训?

    1、成本&时间自由:性价比高的培训课1000元/天;读书成本就会相对低很多。而且从时间上来讲,什么时候看、看多久主观可控性比较强,而上培训课时间是不由个人意志转移的。

    2、读书更系统化:这里推荐主题阅读方式:找一个主题,锁定相关书籍10-15本,一个主题多个老师讲解。而培训是被动吸收,结果上差距明显。

    3、互动分享:培训、特别是社群,一般答疑时间15分钟左右,阅读可以在社交平台:微博、知乎、简书等发表自己的想法,分享所得,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与大V互动有针对性去提问,找到答案,和相同价值观小伙伴交流;

    4、关于社群交友:阅读分享不拘泥于某一期30、50小伙伴,是面向全世界,是不是听起来很嗨的样子。

    5、下厨不是为了练菜,是为了练做菜的厨艺。而上课效果好不好,不是你的状态好不好,是由老师的状态好不好来决定的。

    当然不是对于专业领域的中高级内容,参加培训还是有必要的,但我们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初级爱好培养。

    教是最好的学习:

    书中多次提到的,阅读90%的吸收转化源于分享,分享一定是最快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时间管理Tips1:李开复时间管理方法参考:

    集中时间处理信息、设置定时发布。30-60分钟间隔等可以自行评估。刚好可以用于近期准备启动的日签计划,集中批量制作,定期发布。每天做、每天发、真的会蛮累,其实也是书中习惯养成中提到的:不要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的形式培养习惯,举例每天早上8:00—8:30读书、8;30—9:00锻炼等,时间段的形式要求太满太死板,很容易坚持不下去。但是小六本人却是每天固定6:30起床处理工作...所以什么方法都要灵活运用不要较真。


    时间管理Tips2:快速转换角色、碎片时间管理:

    高铁阅读好像是高效人士的固有习惯了,或者职场出差等,很有必要培养“刚结束一项工作马上转换身份开启下一项”的切换能力。而上下班路上这种碎片化时间,可以听云课堂、看短文等(知乎日报)形式来阅读。


    拖延没什么大不了

    拖延救治方法:结构拖延+21天习惯养成+社群监督

    结构拖延的意思是:待办清单优先级最高的标出来,然后再列几个同样值得做的事。

    如果第一件事不想做,要拖延,就从二、三清单中选择一个现在想做的去做。


    习惯的养成

    与时间管理、拖延症综合参考。

    1、重要的是开始,而不是方法

    2、如何让一个习惯坚持下来呢?不可能。

    好喜欢这种爽快的回答.....

    小六说,没有人能真正实现每天坚持。习惯是个概率事件,如果365天330天都坚持做到了,其实就是一种胜利。

    3、给自己奖励。奖品足够诱惑足够大。

    4、习惯养成失败,大不了重来


    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在第一章开篇时间管理和第二章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都有提到:就是why+how+what:

    Why:内因,不管做时间管理、读书计划、培养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清楚,为什么要做,“不是你没有时间”,是因为不够想做,内因不足导致的。

    How:如何做,方法和计划的制定

    What:是什么,和how的区别在于侧重执行的进度、结果、效果

    好用的App分享

    关于职场部分唯一精读的章节就是App分享。好用的App除了前面多次提到的番茄钟,还有以下几个:

    1、Recordium:录音软件(ios不可用),用于学习时来不及记笔记,可以全程录音。

    2、红点(ios不可用):转语音软件,配合PPT使用。

    3、奇妙清单:5月20日停用,此APP已更新成微软的TODO,亲测有效,相对于之前excel确实会方便、高级、美观一些;

    4、Forest(付费¥12)类似番茄钟的时间专注软件:

    5、知乎日报:用于碎片时间阅读

    6、Moment:用于检测APP使用情况做分析;

    7、a TimeLogger2(付费¥30):是时间记录工具

    另外还有比较常用和已经很熟悉的软件比如:印象笔记、喜马拉雅、得到、全能扫描王等。


    学以致用&复盘

          以上是经过一夜沉淀,当下首先能回忆起来的内容,可以粗略认为是自己有吸收有帮助的一些,在这个学以致用分享的过程中有如下复盘总结:

    知识碎片化:只记住了大框架:四个章节,但是往下延伸时会出现知识点交错的情况(不一定是坏事)

    模糊记忆:知识点记得大概方向,但是转化时不能实现与作者原文一致。意思领悟,但措辞、记忆和表达不够清楚,需要提升。

    知识冗杂,不知道该从哪个点开始吸收开始。这应该就体现出系统化、和知识体系化的重要性了吧~知识综合、自我结合是个需要时间好好思考、反复琢磨的痛苦过程。

    但是像小六鸡汤提到,我们应该预见到每个过程中遇到瓶颈是必然的,甚至有些坑,就算知道也得跳一下才行,因为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都适用我们自己。


    小结:

    你所想不一定都能准确甚至顺利的表达出来,比如原以为时间管理、习惯养成的分享比例会大于读书的相关分享,但事实恰恰相反。

    所有事情没有一蹴而就,都是需要不断累积、磨合、调整、修复才能越来越理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虽然不好但依然要去做分享。

    因为重要的是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让未来现在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gr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