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是十年前在一档名为《非诚勿扰》的相亲节目中,有个女孩子曾说过的一句话。之后,一直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真的是戳中了现实社会中,以物质利益至上的泪点和痛处。
不过是普通女孩子随口而出的一句话,为何会在公众媒体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难道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拜金主义真的是已经超过满足精神需求的可比性了吗?
又或者,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早已不愿意,将存于现实世界中的那份名利欲望,永远都只是仅仅摆放在一个虚无的乌托邦的梦幻境界里。
那么,关于这样的话题讨论,俄国作家契科夫在他的小说《挂在脖子上的安娜》里,又是如何向我们深入阐述这个故事主题思想的?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里的女主人公安娜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母亲离世后,因为父亲爱酗酒的坏习惯导致整个家庭生计举步维艰。同时,还剩下二个尚未成年的兄弟也需要安娜的照顾。
看着越来越窘迫的家境。安娜内心感到万分焦虑,但又无可奈何。生活的沉重负荷就如同一块石头样压在她的心上,让她活在这世上,感觉越来越压抑,窒息。
直到有一天,在一群热心家庭主妇的撮合下,安娜结识了一位比她年长几十岁的有钱男人。从此,她的命运开始进入了另一个新的生活轨道。
在年轻的安娜心里,想着不管怎么样,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婚后,所有的的生活面貌都会得到改观。包括父亲和兄弟们的生活经济状况也能有一些较好的改善。
但是,“一入侯门深似海。”婚后的生活,对于涉世未深的安娜来说,完全是另一种命运的考验。在那个有钱的丈夫面前,她依然感觉到卑微。她也依然无法让父亲和兄弟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所有的经济命脉大权还是掌握在丈夫的手里。
原以为,从此就可以过上了阔太太雍容华贵的那种奢侈生活。可是,安娜什么也没有得到。平时,没有漂亮的衣服可打扮。出门去,想买些好吃的东西,因为身上没有钱,还得看丈夫的眼色来行使。丈夫在安娜面前就像是一个恩威并施的长者,让她惧怕着,常常感觉周身的压力向她袭来。
安娜的丈夫在生活中,的确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男人。也不粘花惹草。在妻子面前说话一套又一套,大谈各种责任。但是,这些话在安娜耳边听起来,却是感到一阵阵的不寒而栗。
而对于处在贫困生活中的安娜父亲和她的兄弟们,作为安娜的丈夫却从未给予过任何经济上的援助。这样一个有钱的男人,契科夫在小说中的描述,充分的将他的本性暴露出来,其实那不过就是一个虚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然而,为了自己的职位升迁,仕途顺利,安娜的丈夫突然摆出又一幅嘴脸。他让安娜穿上漂亮的舞服,去参加舞会,寻找舞伴;接触那些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和太太们;然后,又去参加慈善募捐活动。
渐渐的,安娜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中,仿佛如鱼得水的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利用自己的魅力,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赞赏。更重要的是,在丈夫面前,她不用再卑躬屈膝,反而变得可以耀舞扬威起来。
安娜现在当然可以无所顾忌的伸手向那个男人要钱了。因为安娜的丈夫只有利用起妻子周旋在社交场合中的各种关系网中,他才能得到更广阔的仕途发展机会。
小说中,作者刻意的将男女主人公的角色作了互换,在与先前之情形对比中,揭露了唯金钱利益至上,大染缸似的社会现实中,那些趋炎附势,虚伪的道德价值观的真面目。【无戒学堂】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