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41801/c8665dbf67f39948.jpeg)
姜嗣宗,武则天时期官员。
公元685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宰相裴炎趁机劝谏武则天说:“皇帝已成年却始终未能亲政,这才让小人有了造反的借口。如果把朝政还给皇帝,叛军不用征讨便会自行瓦解。”
结果立刻有人出来诬陷裴炎,说他关键时刻不思平叛,却让太后还政。武则天也认为裴炎有谋反之意,最终将裴炎杀了。
杀裴炎之前,武则天派郎将姜嗣宗到长安,专门问宰相刘仁轨的意见。刘仁轨问姜嗣宗洛阳的情况,姜嗣宗却自作聪明地说:“我注意裴炎有异常举止已经很久了!”刘仁轨不动声色地说:“你早就察觉了吗?”姜嗣宗借机表现说:“是的!”
于是刘仁轨对姜嗣宗说:“我正好也有事要禀告,你帮我带回洛阳吧。”第二天姜嗣宗就带着刘仁轨的奏章返回了洛阳。
结果,刘仁轨在奏章里说:“姜嗣宗早就知道裴炎造反,却没有上奏。”武则天看完之后,当庭派人折断姜嗣宗的身体,然后将其绞杀!
顺便说一句。
姜嗣宗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自作聪明害死了自己。本来这件美差办好或许会获得晋升,谁知却因落井下石而葬送了性命和前程!
那怎样才能获得上级的信任和重用呢?
《孟子·离娄》篇记载:“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大意是:“在下面的如果得不到上面的信任,就无法将百姓治理好。获得上面的信任有相应之道。如果不能获得朋友信任,就不能获得上面的信任。
如果事奉父母不能使他们愉悦,就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如果不能反省自己内心是否至诚,就不能事奉好父母。如果不明白善的意义,就无法让自己至诚。因此,诚是天之道,追求至诚,是人之道。至诚之心却不能打动别人,从未有过。不诚之心,从来也不会打动别人。”
你看,无论是官场或职场,孟子早就告诉过我们真正的立身和晋升之道。只可惜许多人很少真正反省过自己是否至诚,从来都是企图凭借自作聪明、蝇营狗苟、欺上瞒下、阿谀逢迎、落井下石等各种捷径来快速达到目的。
然而历史的种种证据显示——这种晋升之道来得也快,去得更快;靠这种手段获取的信任,也会更快地失去信任!
末学前两天听同学讲了一个故事。
我同学在深圳一家著名央企就职,今年带队赴某985大学招聘硕士毕业生,待遇十分优厚。其中有一名女生陪一名男生来面试,男生过五关斩六将之后,面试官问女生:“你们俩是什么关系?”
女生回答:“他是我男朋友。”面试官又问男生,男生回答说:“她是我普通同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名“优秀”的男生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寒窗苦读十几年,却在即将名校毕业、面对著名央企的招聘时,被自己的自作聪明葬送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事后我同学说:“我们都很不喜欢这样的男生,没有担当。985毕业的其实专业能力根本不用怀疑,我们更看重的是人品。”
但愿有更多的毕业生和家长们能看到。
(史料选自《新唐书·裴炎传》)
(史料选自《资治通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