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隆生于曹魏时期,后来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晋朝,史称西晋。曹魏时期西北一带还算安定,各少数民族政权摄于华夏威武不敢冒然南下,通往西域一线的道路还是畅通的。后来到了西晋建国初期,西北出了一点麻烦,而且这个麻烦越来越大,让这个刚刚建立的王朝紧张不已。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起因是远在秦汉时期迁来河西走廊一代的东胡人,传到西晋时出了一位枭雄,人称秃发树机能,此人勇猛狡诈,在边境不断制造是非,劫掠边地百姓,扰乱社会安定。当时晋武帝已经提前做了预防,在古时雍凉一带建置秦州,并派遣大将胡烈镇守。此时秃发树机能拥兵掠境,自然胡烈派兵征讨。怎奈这个树机能奸诈多端,采用诱兵之计伏击胡烈,导致西晋部队全军覆没,胡烈也沙场殉国。此事报道朝廷,举国震惊,晋武帝赶紧调兵遣将,再次征讨树机能。怎奈朝廷群臣相互倾轧,无人去真正关心战事,所以一拖再拖,令树机能气焰更加嚣张,烧杀劫掠边境一带十室九空。
后来凉州刺史牵弘被树机能所杀,彻底激怒了晋武帝,在一次朝会上,晋武帝说到河西战事,欲寻求良将为国分忧,此时司马督(当时军官的职称,官居六品)马隆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前去平乱,晋武帝深以为然,当场拍板马隆为讨虏将军兼武威太守,并且询问马隆需要什么条件,马隆说给我自主选兵的权利,兵不要多三四千人足矣。武帝当场应允,于是马隆在练兵场召集人马,单选臂力大能开弓弩者,半日就选了三千五百人,马隆认为这些人足矣破敌,于是去兵器库选择应手的兵器,但是守护兵器库的官员只给马隆一些普通兵器,马隆当时表示反对,此事闹到朝廷上,武帝下旨,打开兵器库任由马隆筛选,并且给这些部队预支三年工资,我们说马隆遇到这样的明主是他日后成功的前提条件,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在用马隆去河西平乱这件事上,当时有的大臣就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马隆资质太轻,不能委以重任,但晋武帝力排众议慧眼识珠,坚决任用马隆,而且放开使用,绝不掣肘牵制,所以说在这件事上,晋武帝不愧为一代明主无可挑剔。
话说马隆率领三千五百名兵士,昼夜兼程赶往河西平乱,树机能那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已得到消息,已经开始排兵布阵磨刀霍霍了。马隆针对河西一代地形以及树机能他们的作战特点早就烂熟于心,提前已经做好了预案。到了河西一带后,开始和树机能部队接触,树机能采取前面堵截,侧面袭扰的战术,企图打乱晋兵的部署,进而达到全歼的目的。不料想马隆有王牌在手不慌不忙,很轻松的就打乱了树机能的阵角。原来马隆研究了一种战车,在开阔地带作战就把战车围成一圈,形成一座堡垒,兵士在里面开弓放箭射杀敌人,这一招颇有效果,令树机能不敢围攻。于是树机能选择地势狭窄的路段打伏击,谁成想马隆更有绝招,他提前做了一些木房子,在遇到地形狭窄路段,就把木房子放在战车上作为屋顶,一次排开向前攻击,因为有了木顶做遮挡,所以树机能的部队虽然居高临下强弓硬弩,但是起不到任何杀伤力,反而被晋兵不断射杀,这一路上行进千里,树机能就损失了几千人。这一下把树机能镇住了,这都是啥战法,无法理解更无法战胜,只能继续向西逃跑,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啊。
当时通讯设施落后,马隆率领部队一路西进,也顾不得向朝廷汇报了,直到占领武威才向朝廷报捷。由于马隆出兵日久,又没个音信,大家都觉得凶多吉少,晋武帝更是焦急,正愁没有消息,捷报传来,晋武帝大喜,总算自己慧眼识珠没有用错人,这也让很多当时持反对意见得大臣羞愧难当。不管如何他们去面对这个消息,但毕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晋武帝下旨给前线的将士们加官进爵,虽然还是有大臣柬阻,但晋武帝完全没有理会,这也是晋武帝的开明之处。
后来马隆带领部队乘胜追击,一路西下终于斩杀了树机能,彻底解决了困扰河西多年的难题,为西晋王朝恢复对于西域的控制功不可没。晋武帝在马隆成功平乱后,派遣他去青海西宁一带去做地方长官,并长期驻守在那里十几年,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摄于马隆的威名,都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西部边境在马隆驻守时期基本安定,老百姓也跟着过了一段太平日子。后来虽有短暂离开西宁,不过后来重新官复原职,直到病死在任上,可谓鞠躬尽瘁,为西部边境的太平奉献了一生,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一代名将。
马隆的人生轨迹是圆满的,原因是有一位慧眼识珠的晋武帝来提拔任用,所以历朝历代都莫不如此,君明臣贤百姓安,君昏臣奸百姓乱。所以凡是成大功立大业者,都是上下一心团结协作的结果,没有哪个孤家寡人或者精兵强将能够独自成就一番伟业的。在马隆抵御外部侵扰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君臣团结协作的典范,值得我们深刻的学习。
西晋名将——马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