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读书‖跟着《论语》学做人做事——八佾篇汇总(上)

读书‖跟着《论语》学做人做事——八佾篇汇总(上)

作者: 寻香V | 来源:发表于2020-07-18 23:59 被阅读0次

【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智慧的话语,如果引申开,便能看透更多的现象。

【原文】3.2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一个时代的风气,由有名望的人引导;一个家族的风气,由家族长辈引导;一个小家的风气,由家里老人所引导。

【原文】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孔子学问的中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做人的核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中心思想,文化对他有什么用?

文化是靠每一个人自觉自发,自省自悟的;文化不是法律,不能由他人来管束的。所以,一个人如果自己不省悟,文化与艺术对他又有什么用处呢?

【原文】3.4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尊礼要从质,而非形式。

礼的形式以礼的本质为出发,而不是为了形式而趋从。

【原文】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一座被精心修剪过的花园,即使暂时没有园丁的维护,它还是会保存下其原有的风情面貌中动人的轮廓。

【原文】3.6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在人际关系及工作相关事宜方面,做好自己本分、本职也是在遵礼,是对他人的尊敬。切不可去越岗、越线,甚至越阶、越权,这会让人群与你渐行渐远渐无缘。

【原文】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人们常说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这种生活真的有吗?

从孔子的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只要心态端正、豁达,也可以把“争”做成一件很有风度事。

【原文】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事后素”用现代社会的现代话语来解释就是说:当你被社会这个大染缸给侵染出各种色调的时候,你才知道当初清纯的思想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可贵!

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总是感觉不到平凡的美好。待到失去平凡的生活,才开始怀念那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

再返回说“礼后乎”,当为“礼”添加上各种属性,、各种功利之后,人们才幡然醒悟,原来那种简简单单的礼,真真切切的情才是礼最初的模样。

【原文】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家便也没了生命。

夏、殷的后代没能好好保护自己国家的文献,致使自己民族的文化衰败。

孔子正是认识到文化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才在晚年致力于修订六经的造福之举。才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屹立数千年而一枝独秀于世界之巅的奇迹。

【原文】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原文】3.11

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禘是古代的大礼,如果行如此大的礼都不是诚心祭拜,而是只为了走形式,谁又能看得下去?

然而如此重要又如此基本的礼还是有人不知道怎么行。

上面一句告诉人们只走形式是不行的,下面却有一个人来问为什么要走形式,孔子直接无语的回了句“不知也”。

【原文】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神的时候,就要好像神真的在眼前一样,诚心诚意地祭拜。祭祀祖宗的时候,也要如此,切不可走形式主义,表里不一。

不能表面上非常恭敬,而内心里又是另外一回事。

用在做人上亦是如此!

【原文】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要看清其本质。

【原文】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朝非常的重视文化礼仪,虽然这些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从殷商二朝继承下来的,但却也做了很多的改进以及规制,从这些方面来说,孔子他更崇尚周朝的文化礼仪,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礼仪,它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程度。

【原文】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对于不懂的事情要多问,不管是学东西还是学做人做事,凡遇到不懂的、不知道的事都应该诚恳地向人请教,这不仅是礼的精神,也是做人的道理。

【原文】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在对事物下判断的时候,首先要搞明白的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其次再对目的的达到程度进行评价,这是评判的标准。

因此,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不能对目的以外的因素过于苛刻,要分清主次,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出发点。

【原文】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目的对于行为的影响,一个人的格局也由此而凸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跟着《论语》学做人做事——八佾篇汇总(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bq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