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刹那都是完成
一、《六祖坛经》科普
在了解佛学之前,我对佛经的理解,就是唐僧念的紧箍咒……
佛经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得道之人为了弘扬佛法、佛学而为信众和世间人写的教科书,介绍佛教的名词概念,哲学思想等。
佛教在中国是舶来品,我们听说过的《金刚经》、《心经》等,都是译本,只有《六祖坛经》是中国人领受了佛学思想精华之后,自己写出来的本土化佛学教科书。
而这本教课书的作者,就是六祖惠能。
说是作者,其实惠能本人目不识丁,《六祖坛经》是惠能应邀至大梵寺为众人演讲“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时命弟子法海所作的演讲录。
《六祖坛经》不止是一本宗教典籍,还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书,据说是一本能让人获得心灵自由的书,是否真如此,我将在K11的打卡过程中,跟大家一同探讨。
二、什么人适合读《六祖坛经》?
简单地说,容易纠结的人适合读《六祖坛经》。
点外卖的时候,想我是该吃炒饭还是该吃炒面,这是不是纠结?是,但是是无伤大雅的纠结,没有人因为在炒饭和炒面之间无法选择,想不开去跳楼的。
而选工作的时候,选我喜欢的还是选来钱快的?选结婚对象时,是选长得帅的还是选有钱的?这样的纠结就比较麻烦,它会让人永远选不到“对”的——因为不管你选了什么,都会后悔。
如果你常常在多个选择之间进退维谷,或者常常想:当初要是上北大就好了,蓝翔都没有撒贝宁,那你可能适合看看《六祖坛经》。
三、How和Why,形式和目的
佛学的思想很多时候是对习以为常的事情的一种跳脱。
比如当我们说:我爱你,很多人就想到:嫁给我。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相爱要用结婚来证明?或者说,当我们相爱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除了结婚,还能有什么目的,要不怎么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呢?你说你爱我,你又不想跟我结婚,你是不是给自己留后路啊?是不是随时准备换人啊?于是不结婚,恋爱也甭想谈了。
其实可以列出很多相爱的目的:
比如,在和另一个人的相处过程中,学习对方的优点;
比如,让另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爱,让Ta开心,让Ta觉得世界很美好,活着很值得;
比如,在跟另一个人的朝夕相处中,发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
比如还有很多,当然也有组建家庭,生个孩子,安安稳稳过一生。
不同的目的适用于不同的形式。但是,习俗,甚至我们的大脑都无法接受这么多的可能,那太复杂太没有安全感了,于是,很多形式就固化成了目的。
所以《六祖坛经》提示我们,不要困在形式里,不要停留在手段上,要记得你的目的地。
四、顿悟的含义
“顿悟”真的是个很诱人的词,好像一夜之间,你突然想明白人世间所有的事,然后就能从容豁达,来去自由了。
其实《六祖坛经》讲的顿悟,真正的含义是:每个刹那都是完成。
这是什么意思?我想起大胡子老师以前讲时间管理的课程时,说到当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任务时,要把它打散,分成很多细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小任务单元,然后逐个击破。
我们想象这些细小的任务单元分得足够的细,细到每个小任务都能在刹那完成,那么,是不是每个刹那,都是完成了?
我们再想象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大的任务,我们生活的每分每秒,都是这个大任务的细小单元,比如我在家带孩子,我看着她完成一个积木的瞬间,我完成了一个任务,比如我听我妈唠叨,看着她的嘴唇一开一合,我又完成了一个任务。
所有的这些我认真完成的细小任务聚合起来,就是现在的我。
这种顿悟,在流行的说法里,就是:活在当下。
这本书是费勇教授解读的《六祖坛经》,非常浅显易懂,我将在K11的打卡过程中,尽我所能逐一为大家分享,有缘的朋友也可以跟我一起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