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作者: 可乐君CC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3:41 被阅读44次


    一、意志与行动的关系

    为什么人们不能依循自己的内心想法来管理自己?

    为什么不能减肥成功,为什么不能戒烟成功,为什么不能看完一本书?

    你是否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的意志力薄弱造成的呢?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么我告诉你,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阻碍你改变人生的最大敌人。

    人类的天性就有惰性,不承认自己的惰性而要依靠抽象的意志力来管理自己,一方面给自己带来心理上莫大的痛苦,另一方面对于你实际改变,没有任何帮助。

    能够导出结果的只有行动,不管你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力,如果没有行动仍然不会产生任何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听到知识无用论的说法,因为知识也是抽象概念,无法把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就没有任何改变。


    二、科学行动管理术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行动分析学,只以行动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1960年代,美国政府和企业广泛接受了这套理论,并形成了“行动科学管理术”。

    核心理念是:一切结果都是行动的积累,行动是受结果影响的。好的结果是好的行动不断重复带来的,坏的结果是坏的行动不断重复带来的。

    石田淳在《从行动开始》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方法:行动科学管理术。其原理来自行动分析学。简单的说,就是排除一切抽象的概念和无法测量的因素,只以行动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

    行动科学管理术所针对的内容必须都有科学依据,而且必须能够用数值来进行衡量。也就是结果和行动都是明确可见的、可衡量的。而意志、性格、心态等含糊不清的因素都被排除在外。

    当我们说“那个人很努力”,“那个人很值得尊敬”的时候,究竟以什么为根据做出这种判断的呢?是性格吗?是态度吗?都不是,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行动。

    一个人连续365天,每天写文章,当我们知道这个行动和结果的时候,我们会说,他真努力,他的意志力真强。

    也就是说,我们判断的依据是他的行动,通过他的行动得出他是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继而佩服他。


    三、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①行动是受结果影响的

    想戒烟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意志薄弱所以戒不了烟。但是之所以人们会吸烟,是因为他们知道吸引可以带来“心情舒畅、精神放松”等让他们觉得舒适的感觉。如果一吸烟,就嗓子疼、难以呼吸、恶心呕吐等糟糕的感觉的话,他们自然不会吸烟了。

    但是我们也知道,吸烟可能导致肺癌等严重的疾病,很多人也是为了避免出现这些结果才想戒烟。

    这些不好的结果,并不是立即产生的,而且,也不是必然产生的。与很久之后不确定的结果相比,能够立即得到的结果,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明知道吃甜品会增加体重却仍然打算吃甜品,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增加体重是几天之后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没有增加的这么多。与之相比,美味的满足感却是立即而且确实能够获得的结果。

    诺比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卡内曼教授说过:“人类过于在意‘损失’,可能会舍弃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而选择眼前的利益”。他还指出,“人类在获取利益的时候会规避风险,而在避免损失的时候却甘愿冒险”。

    对很多人来说,接受确定的损失是非常大的痛苦,获得确定的利益则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因此在股票市场上,大部分股民多会采取“一直持有跌了的股票”和“立刻卖掉涨了的股票”的行为。

    人类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确定的损失,是因为“不愿接受自己的失败”。在行为经济学中,将“已经支出且无法收回的费用”,成为沉默成本。

    假如你从20多岁的时候,就以结婚为目的开始跟男/女朋友交往,虽然后来你隐约觉得对方有很多你接受不了的思想和行为,直到5年后,你才认清他/她的真面目。你本应该尽快的和他/她分手,却会因为“不想浪费之前交往的时间和感情”而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分手的决定。

    行动科学管理术引入ABC模型来解释行动与结果的关系。前提条件A引发行为B,这是必要的,但只有A,无法使行为B多次重复。但有了好的结果C,人们就会自发的重复行为B。所以,意志(A)是靠不住的,关键还是靠行动(B)。

    当我们需要改变时,首先需要区分目标行为是需要增加的不足行为,还是需要减少的过剩行为。

    过剩行为:吸烟、暴饮暴食等应该减少的,属于过剩行为。

    不足行为:跑步和读书,明知道应该做好,但就是做不到的情况。

    如果是需要克服过剩行为,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一是消除产生目标行为的前提条件,二是使用替代行为,它能产生与过剩行为相同的结果,三是关注不行动带来的好处,把它写在纸上,反复阅读。

    如果是需要增加不足行为,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一是增加产生目标行为的前提条件,二是增加及时的自我奖励。

    ②认知偏差

    当我们面对某个事实时并不会马上接受它。每个人都会通过心理上的“偏见”对事实进行过滤后才开始接受它。

    比如有个人在我们面前摔倒,就算这个人只是不小心摔倒,但看到这一情景的人却会根据偏见做出这样的判断:

    “看他那样子,一定是个醉汉把?”

    “大概是在想烦心事不小心摔倒把?”

    “是不是失恋了?”

    不管哪一种判断,都是偏见。都是有色眼镜看人所产生的结果。但是,我们都没有觉察到自己带着名为“偏见”的有色眼镜。

    再比如,你的同学与你在街上擦肩而过但却没有打招呼。明明那个人只是没有注意到你而已。但是你心里却会有“他是不是讨厌我啊?我是不是得罪他了?”的想法。

    大脑中这些与现实不符的认知被称之为认知偏差。导致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考方式:自动化思考,也叫做潜意识。

    在我们的意识中,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会不断产生与事情毫无关系的思考。据说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自动思考,这些思考中,有些是清晰的,有些是模糊不清的。正是因为这种思考,使我们产生了认知偏差,从而陷入认知的误区。

    这种认知偏差, 常常会让我们有“我被讨厌了”“大家嘲笑我”“只是我运气不好”“反正我不行”“我肯定又会失败”等念头。这一切并非事实,但你却坚信这些都是事实,结果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当你想要实现某种目标,应该把焦点放在行动上。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发现自己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至于改善的方案是否有效,是需要通过行动来进行判断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zd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