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58)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58)

作者: 很_爱_笑 | 来源:发表于2017-11-11 16:09 被阅读37次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
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59)

一阵对峙后。“你们这些知青,简直不像话,闹得没完没了!”小胡气愤填膺,“我在隔壁招呼你们不理,打电筒照你们也不理!你们学的文化学到牛屁眼里头去了哇!”

我们释怀大笑,开门,哇!好凉快。她头戴斗笠进来:“哎呀,我还不晓得这么漏雨哇!”

一个闪电从门口穿进来,风把雨水送进门口。“怪不得我在隔壁吼,你们听不倒哦!我照电筒,你们应该看得到噻。”

“我们看到了的,还以为是天上扯的火尚。”

“你们还是要合适点噻,不要这样惊喳喳的。”她离开。

我们极不情愿关上门,顿时热气裹身:有的先睡,有的后睡。
我亮着电筒守着这个雨夜,守着这个床上的脸盆:雨水最先是滴,后来是流,再后来是滴,最后来是不滴了。

雄鸡一唱天下白。我端着盆子去原来的地方泼了雨水,顺便从门缝看出去,一团漆黑;又从篱笆墙缝隙处看外面,仍然是黑。可能是雷公公误导了公鸡,让它乱叫。

我回到自己的摊位上,简单地整理了下帐子,笼在里面,呼呼大睡,尽管屋子里潮湿闷热。

“咚、咚、咚!”又是急促的敲门声:“起来得啰!起来得啰!出工的时间到啰!”

我们从梦中惊醒,一丝丝光线从篱墙缝隙中穿进来,告诉我们:该起床了。可我们仍然睡意朦胧,都不愿起来。

“敲了这长时间了,起来、起来喔!太阳照到屁股啰!”

“赖师傅,你啷个对女的说屁股呢?”

“哦,谢谢小胡提醒!太阳照到脑壳上啰。”

“这才差不多,男女有别。昨晚房子漏,她们搞成很大一夜才去睡觉。”

“八点都过了,也该起来得了。起来、起来!快点!”

我们唉声叹气,起来,开了门。

“哎呀!”赖师傅摇晃着纸扇,蹙着眉头,“一股霉臭味。”他跨过门槛进来,一脸的惊讶,“这么漏哇!大队是啷个搞起的哦!我们车间够支持他们的了!”
他看了看我们,“这样吧,你们吃了早饭赶紧去出工。我去找大队的来修。立了秋,阵雨多。”他大步地离开了我们。

小胡正在坝子上理藤藤菜,一见我们就说:“案板上的蒸笼里头,一人一罐,自己拿。”

我实在太饿了,手拿瓷碗,最先从蒸笼里挑选出最多的一罐,倒进瓷碗里,再把瓦罐上面的饭刮了又刨,直到一颗都不剩为止。我狼吞虎咽把饭吞光,感觉肚子还是饿:“汤在哪里?”

小胡很惊奇:“昨天晚上你们不是吃光了吗?”

“啷个饭是冷的呢?”李永芳问。

“这么热的天,还怕冷嗦?昨天一起蒸的。哪个清早八晨起来蒸饭啰!再说也没得那么多的煤炭来烧。”

“有没得泡咸菜?”黄思红问。

她掐着藤藤菜,有点愠怒:“只有泡辣椒。现在我手头不得空,今天将就嘛!这是农村,比不得你们城里头。”

她的视线投向我:“你还快当吔,别人才端碗,你就搞完了。”
她又大声说,“你们这些知青,要洗碗在锅里头洗,顺便把自己的罐罐一起洗了,等会儿我要蒸饭。节约用水。”

回到厨房,蒸笼里空空的。我随便在灶台上拿了一个空罐罐洗了,放在蒸笼里,拿着瓷碗回到茅屋,又拿起脸盆、洗脸帕、牙膏、牙刷、瓷盅到水井边,敷衍洗漱完毕;再回时,大家已相互约好,正在出发。

大队的白安小学和茅屋是占用我们生产队的地盘。茅屋的对面就是刘队长的家,这之间就是田埂阡陌。

“我俩在等你了。”李永芳指着穆华英对我说。

“嗯。”我一进屋,手头的东西一放,出来。

“当、当、当......”

“哪里在敲?”李永芳问。

“是五队在敲。”小胡说,“出工的时间到了。”

我们一行三人出发了。昨晚的雨水把田坎小路冲得没有泥浆,踩在上面,就像踩在地毯上面似的踏实;太阳像刚洗过的脸一样,清清爽爽,照在我们身上,既不冷也不热,惬意极了。

我们到了嘴口井边的田坎,走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尽头边的一段斜坡上面,就是刘队长家的院坝,已经有两个男知青一高一矮在这里站着了。我们的到来他俩一点感觉都没有,我们只好在另一处站着。

突然,他俩发现了目标。“刘队长!”高个儿的男知青热情四溢,眼睛成豌豆角样,最先双手握住队长的一只手,“您好、您好!”

矮个儿的只是傻傻地立在队长旁边,嘴角成月弯弯状,眼里透着敬慕的光,全然不顾队长身旁还有个她。

我们三个争先恐后过去,用特别尊敬的声音喊:“刘队长。”我们还笑嘻嘻地自报了姓和名。当时我们的家长叫我们要和干部搞好关系,才好出来(离开农村)。

刘队长有点像陈永贵,只是鼻子尖了点,个子矮了点儿,头上没裹布巾。

他俩松开手。“我来介绍一下。”队长指着身边的她,“这是大队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去年毕业,叫余书记、余主任都行。”

“久仰了!”矮个儿笑嘻嘻地伸手过去握住对方的手,“您好!书记,以后请多指教,我叫何书生。”他见我们迫不及待的样子,便松手一旁,看着刘队长。

我们赶快伸手过去,也笑嘻嘻地与她一一握手并自报家名,便立在她身边。

刘队长对她说:“你们先走吧。我吃了饭后与男知青去那边。”

“要得。”她手一指,对我们说:“就从这里,一直往上往前走就是了。”

我走在最前面,余主任走中间。没多久,山涧溪流贯耳。

“天蒙蒙亮,我们队干部就在这些地方,检查有没得决堤的田坎,晴了这么久,地这么干燥,山洪暴发,很容易决堤,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这次还好,只有一处决堤,已经安排人在那里抢修了。”她往坡下南边一指,“就那个垭口,有几个黑影,那是在抢修的社员。”

“哦!”我们都说,“看到了。”

穆华英问:“生产队什么时间敲‘铛铛’?”

“农闲是九点钟。农忙就不一定了,看情况。”

我突然大叫:“那是什么?一团东西自个儿在动。跟我们同方向呢!”

她狠狠地说:“那是我们生产队的地主份子,反动得很,就想回到旧社会,剥削我们劳动人民。”

我说:“就像蚂蚁搬物,只见物体动,不见蚂蚁身。”

她很严肃:“我们生产队,阶级斗争很复杂,集体的东西,经常被她偷,人证物证逮到她,她都还要狡辩。你们初来乍到,跟你们说一下。”

“她背的是啥子呢?”李永芳问。

“几天前,生产队的高粱被偷了,在她家门口散落一地,她不认帐。后来,生产队开批斗会斗争了她,她才低头认罪;后来生产队叫她,把西边垭口的高粱全部收割完,好好劳动改造,争取重新做人的机会。”

我们“哦”了一声。

我们越走越高,趟过了从上而下的溪流。少顷,余主任朝上黑起喊:“幺婶!”

“好,我就来。”

“待会儿,幺婶会安排你们的。”她摸着肚子说,“我回家吃了饭,还要去公社开会。”

“要得。你慢走!”

她小跑下坡:中等个儿,不胖不瘦,不黑不白,不土的土气,梳着两根黑黑的齐耳短辫子,是个好苗子。

在潺潺的山涧声中,我们静静地等待。满山片野都是红苕,在生命的奄奄一息时,迎来了昨晚的一场暴风骤雨,获得了生机。还有稀稀疏疏东倒西斜的高粱,嵌在边沿。

忽然,下面那团东西不动了,冒出个人影来,矮矮的个子扛着一捆极不相称的高粱挪动着步子,小心加小心地挪过哗哗的溪流,把高粱放在坎边;然后,空着手又趟过溪流,背起背篼里的高粱,重复着刚才的动作。

“让你们等久了。”她人未到,声音先到。

我们的视线立马朝声音的方向投去,她背着背篼脚步匆匆朝下赶路,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不约而同地说:“慢点,不急。”

她满面笑容,到了我们跟前,满口的乡土音:“我刚出门,就听到猪的叫声,才想起猪儿没喂。就慌慌忙忙把它喂了,全靠它叫。”她指着南边垭口,“我家那口子也在那里抢修。刘队长七早八黑就在这里吆喝我俩做这做那的。”

看起她,就是很能干的媳妇,长得很精神,快言快语,一边说话一边打量我们:“怎么称呼你们呢?”

我们报了姓名。

“怎么称呼您呢?”我们问。

“就叫我幺婶。我男人是家里的老幺,去年春节我从姜家嫁过来,他们都叫我幺婶。”她指着眼前的路,“就走这条路,从余主任家当头过去,我来带路。”

她着装标准蓝,短袖长裤,虽然旧,但没有补丁,领着我们一路下走:“这就是余主任的家。这周围的柑梓树就是她家种的,上面的柑子还没有成熟。跟着这条路平过去,就到生产队的库房。”

我们一路走,一路聊:“你的家乡好些还是这里好些?”我们问。

“不好说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婆家好就好,婆家不好就不好。”她满足地说,“公公婆婆都死了,没人吃闲饭。这里也穷,没柴火烧,我们那里有烧不完的柴;山没有我们那里高,这里离城里头,要比我们那里近些。”

“幺婶!”有人喊。

“从这个斜坡下去就是库房的坝子,平日派出工的地方。”她招着手回应那边,“我们来了。”

我们到了坝子上,她们都围过来,背着不大不小的背篼。背篼里有一把镰刀,一根不粗不细的绳子。幺婶急忙把我们介绍给大家,她们像盯新娘子一样,我们很不好意思。

“大家都来齐了。”一位中年妇女肩上挎着军用包,认真地说,“现在天气好,按组行动。一组去白安垭口,二组去北坡,三组去东坡。昨晚大风大雨,高粱倒得差不多了,我们赶紧把它抢收回来,过年好吃高粱酒。”

她看上去:也不土里土气,个子有点高,穿着黑长裤和短袖白衬衫,与挎包一起,感觉有点来头。
后来得知,她是生产队会计兼生产队妇女主任。

“会计,她们三个怎么安排?”幺婶问。

“分散在三个组里头。”

我仨分别在不同的组,行进。我跟幺婶一组,离库房最远。

我们一行人,只有我赤手空拳,她们都有背篼,朝白安小学的方向走去。

我问:“幺婶,怎么没看见男的出工呢?”

“多数人到牛屎滩修水库去了。其他的在抢修决堤。”

后面传来:“狗崽子,快点,这么久了,还在磨蹭偷懒!”

我回头看:瘦瘦的躯干上压着尖耸耸的一大背篼高粱,她勾腰驼背,吃力地往库房走,只有几步的距离了,仿佛有千沟万壑似的。

幺婶转过来拉了我一把:“别把路挡了。”我跟在她后面小声问:“啷个说她懒呢?”

她压低嗓门:“她在改造,接受生产队的监督管制。”

“她父母呢?”

“她母亲瘫在家里。她父亲去年,好像就是这个时候突然死了,生产队还帮补了床席子,她拿去裹尸埋了。”

“有人帮她吗?”

“哪个敢?当时热,生产队能够给她张烂席子,已经很不错了。”

“她家还有人吗?”

“这里阶级斗争很复杂,一有阶级新动向,就把她拿来批斗。”

“她有几姊妹?”

“你拿把锄头来,我帮你挖根根。”

我很尴尬。

“知青!知青!”远处传来。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
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59)

相关文章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58)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59) 一阵对峙后。“你们这些知青,简直不像话,闹得没完没了!”小...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74)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75) 今天是个赶场日,我起得早,亢奋得顾及不了早饭,急忙到晃着油...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67)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68) 下午,太阳有点焉。我们按时像先前那样聚在食堂外屋。赖师傅严...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72)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73) 李朝禄扛着肉吆喝着进来:“这是晚上要吃的哦,最肥,有一巴掌...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75)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76) 像以往那样,我在下午三点左右回到了家:早、午饭一起吃。我是...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71)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围着理想前进(72) 时钟按照它固有的规律滴答着,岁月按照地球的自转述说着:农历正月就...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70)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71) 一九七七年元旦后不久,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雪,絮絮的雪花在眼...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69)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70) 早饭已过多时了,我才懒懒散散起来。雨住天晴,空气格外湿润、...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48)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49) 次日,我们按时到校,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聆听张老师的教导:...

  • [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49)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50) 张老师抬手看表:“不错,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说明同学们的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 围着理想前进(5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aw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