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老井

作者: 如是斯文 | 来源:发表于2021-07-05 08:25 被阅读0次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很深的是故乡后街的那眼老井。

据村志记载,这口老井是由我们逄姓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挖成。其形如酒瓶,肚子大口小,深约十米,井底直径约三米,井台是石砌的,井口用四根又长又宽的大石条聚拢成一个边长约一米的方口,经年累月,石条都已经被磨得溜光,小时候为了证明有胆量,孩子们经常在井口跨过来跨过去,大人看了免不了大声呵斥驱赶,怕一不小心落井。井底铺垫了芦苇,以防取水时泥沙泛起。井的东南有一棵一搂搂不过来的大柳树,刚好遮蔽了井口不被太阳晒到。在不远处还有一盘石碾,跟老井相得益彰,透着古朴的韵味。

由于井水甘甜清洌,路人经过常会在此讨水喝,临走还会用自带的水壶盛满水留到路上喝。上小学时每次放学途经老井,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常有大娘大婶在井边打水洗衣服,见到有人提水,就会直接趴在水桶上牛饮,那种感觉好爽,不但解渴还消暑,当地人管刚提出来的井水叫“井拔凉”。那时候没有冰箱之类的,吃西瓜前会把西瓜放到“井拔凉”里降温,吃时口感格外好。

后来村里规划街道,老井的北侧有一条排水沟经过,前街的雨水污水就会流经这里,天长日久老井就受到污染,井水渐渐不能喝了。村民做豆腐要用甜水,当初的井水可以直接用来做豆腐,可后来用了这井水出豆腐就少了很多,井水变成了“懒水”(指含盐量高的水)。从此以后村民做豆腐以及日常喝水都要到西河去挑水,老井的作用就是洗衣服浇菜了。

为了拯救老井,村民也组织过几次淘井,把井底的污物清理出来,我也曾被用井绳拴住下到井底,站在齐腰深的冷冽井水里,用手把掉落在井底的异物捞出。里面有掉落的铁桶、提手、井绳,还有淘气孩子扔进去的砖瓦石块。大人们快速地把井底的水提出,用镐锹再深挖一下,井底的泉眼汩汩流出清水来,但却没有恢复之前的甘甜清洌。

在外求学的几年,故乡回去的就少了,直到有一天发现古井已经踪迹全无,井口的石条也不知被谁搬去哪里,老井被彻底填埋了,大柳树也不见了,只有那条排水沟还在。再后来老井的位置也盖上了房子,老井只能留在记忆最深处。

以前的人们迁往外地,诸如六七十年代闯关东什么的,都会从老井取一块井泥,细细包裹好带在身上,这或许就是寓意中的背井离乡吧!据说井泥有一个妙用,那就是无论到了哪里,若是水土不服,用当地的水泡一下井泥,煮水喝了立竿见影就会好。

只可惜,故乡的老井没了,不然我也会效仿古人取一些井泥,奔赴远方。

相关文章

  • 故乡老井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很深的是故乡后街的那眼老井。 据村志记载,这口老井是由我们逄姓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

  • 故乡老井

    终于有路去看老井了。 离乡30年,老村四周的许多地方都没法循着原路进去了。说不上面目全非,可某些熟悉的村路,村后山...

  • 故乡的老井

    回到故乡,去看看故乡的那口老井。 老井,距离大湾堂有几百米远,老井的四周用青石块砌成,青石上长满了很厚的绿苔,井水...

  • 故乡的老井

    故乡的老井 陈剑 浓浓的乡愁里,总有些东西像树根一样扎在记忆深处,想忘也忘不掉,其中就有故乡的老井。 老井带着历史...

  • 故乡的老井

    故乡的老井 陈剑 浓浓的乡愁里,总有些东西像树根一样扎在记忆深处,想忘也忘不掉,其中就有故乡的老井。 老井带着历史...

  • 故乡的老井

    故乡有眼老井 古老,幽深 千百年养育了无数生命 摇晃辘轳的双手,一代一代传承艰辛 我们心安理得的索取 她默默奉献,...

  • 故乡的老井

    从离家求学那天起,就很少见到故乡的水井了,但多年来对故乡水井的记忆却不曾模糊。 没有人确切的知道这口井已经存在了多...

  • 故乡的老井

    《故乡的老井》 七岁那年,有一次父亲陪母亲在县城医院住院,家里剩下我,奶奶和弟弟。奶奶七十多岁,脚又是旧社会的那...

  • 故乡的老井

    小时候,在小村中央,靠近道南,有一口老井,那是全村人的水源。谁也说不清,那口井到底有多少年。那时候听爷爷说,太爷爷...

  • 故乡的老井

    每每回到故乡,都会经过一个水塘,水塘的里边有一口老井。老井是用青石板砌成的,四方形,每边长五尺,水很深,呈深绿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老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lb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