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孩子的敏感度方面,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扮演着重要角色。控制情绪或产生情绪需要的能量,最初就是由主要照顾者教导的。婴儿会模仿母亲做出的行为和反应。母亲和孩子共同经历会让孩子形成“内隐记忆”,在面对事件和挑战时,这些记忆会让他们做出行为反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同样地,我们的需要——通常与我们的强烈情感相关——在早期的生活经历之中就形成了,童年和成年期,无论花费任何代价都想要达到的目标和要避免的事物,都是由它们决定的。这些需要的基础虽然很早就埋下了,但后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需要才明确下来——无论是否真的达成了预定的目标。还会受到世界对我们的努力给予的回报的影响。这教会了我们,在追求幸福的时候,我们要更加机灵、仔细、更狠、更随和或眼光更敏锐。
换言之,我们周围的世界塑造了我们追求自己期待的幸福的最初方式。最终,我们也可能改变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但也不一定会真正改变,因为这需要有意识地努力,如果不能达成既定的目标,我们才会再看看是否需要改变目标,并做出理性的决策。
有些人一直追求难以达成的梦想,只是下意识地想要治愈很久以前别人对他们所造成的伤害。
这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养育孩子的时候,情绪的控制是重中之重,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孩子过于情绪化,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联,一般来说,有怎样的童年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治愈童年经历的过程,这成了我们作为父母的一大误区,情绪和压力都只是身体对于外界因素的反应,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