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方法
第一个办法,做事不是一味求快,慢一点也没关系,但要保证每一分钟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到。
阅读专业著作时,柳比歇夫要求自己做到读懂,并消化书中的内容。重要的书籍,他都要写非常详细的摘要,而最重要的著作,他会先写提纲,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用这种方法读书很慢,但能在脑海中留下清晰牢固的印象。
第二个方法是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下脚料。
这里也拿阅读来举例,在旅途中柳比歇夫都会读书,对此他做了分类,出门旅行,只看薄薄的书,或者学习外语;常年出差时,身边会带一定数量的书;如果是长期在某地出差,他会将要读的书直接邮寄到当地。短途的出行,比如坐电车时,他也安排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在特定的时候读,比如从起始站上车,他会读需要写笔记的书,而如果电车很挤,他就选择读便携的小册子。
第三个方法是对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分工。在阅读方面,柳比歇夫的分工是这样的:清早精力充沛,看哲学、数学之类的严肃书籍;一两个小时后,精力有些减损,开始看历史、生物类书籍,到了大脑感到疲劳时,就看文艺类书籍。
以上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点:
1.提高利用时间的质量;
2.不放过任何零碎时间;
3.对不同时间进行分工。
分类
分类则是把工作分成不同的种类。他把自己在做的所有工作分成3种不同类型:
第一类工作:写作、研究类的中心工作,加上看书、做笔记类的例行工作;
第二类工作:看报告、开会、讲课、看文艺作品之类;
第三类工作:娱乐、交通、交际之类。
做计划也要分类,从时间上分,有月度计划、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从类型上分,要为不同的工作类型做计划。
唯理主义者,把柳比歇夫塑造成一个典型;很多人不理解唯理主义者,实际上他们不仅理智,而且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平,反对一切卑鄙下贱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做合乎道德的事情到最后总是比不道德更明智。
时间统计:日期+地点+事件+花费时间+预计花费时间。
柳时间统计法的规律:
1.没有记叙、细节和思考,只有单纯的时间统计;
2.把工作、休息、娱乐所有时间花费都准确的写进日记,误差不超过5分钟;
3.不受情绪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每天坚持写5-7行记录;
4.标注每份文稿花费的时间,并对其做分类总结;
5.每个月的月底还要画图画列表做月总结,到了年底,还会做年度总结。
分类让生活井井有条
科学家与分类学家所独具的特性,那就是善于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寻找联系,总结规律。
门捷列夫的目录卡片抽屉。
柳比歇夫的时间守则
1.不做被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
2.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感到累的话立即停止工作去休息
4.每天大概要睡10个小时
5.累人的工作搭配愉快的工作,两者相结合
柳比歇夫从未利用这种宽容,他向自己提出要求,监督自己,始终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自我认识越来越精确。而普通人对于自己的认识是模糊的,一辈子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大,也不想去超越自己的可能性,只有在一些极端情况发生时,才能偶尔认识到自己的另一面。比如在列宁格勒被围的那个冬天,很多人超越了体力极限坚持了下来,本来这种超越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生,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去努力追求。
三种不同的人对时间的态度:
第一种人:支配时间的人
这种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柳比歇夫。柳比歇夫对待时间的态度格外特别,他认为这是个道德问题,什么时候有权使用,什么时候无权滥用,他列出了自己的道德禁令。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柳比歇夫在赶超什么,争夺什么,只因他对时间的热爱与虔诚。
第二种人:被时间支配的人
这种人往往是生活中很能干的人,他们规划与安排时间,使人以为他们是时间的主人,然而,在对时间的追逐中,他们牺牲了自由,时钟的指针在不停催促他们向前奔跑,到头来才发现被支配的是人,发号施令的是时间。
第三种人:无视时间的人
比如作者这种。作者对待时间的态度则是随心所欲的,完全解放自我,任由时间在人生中汲取养分,就像植物表层吸收阳光。
在于这套方法只有在一个人为自己定下了远大目标时才成立,如何花费自己的时间,必须和个人的目标相一致,同个人的道德品质相协调。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活,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方法。另外,这套方法就像一件武器,威力如何,能达成什么效果,完全看人如何去使用它。
它是一种更加科学的使用个人才能的方法,让人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发全部的天赋。
时间不能储存,不能等到需要或想要的时候拿出来用。有些时候,人们苦于时间不够用,另一些时候,人们有着充裕的时间,又不知该拿它怎么办,只能消磨、打发时间。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研究时间的节约,探讨时间的利用,有很多相关著作问世,虽然问题从未得到根本解决,但人与时间的关系至少也有所改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