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是个心理咨询师,日常帮大家做的也是潜意识挖掘,但是我还是想跟大家说一句:
日常平白无事,你内在感觉你没有哪里不舒服,没有感觉你有哪里不对劲的时候,你其实并不需要整天躲在角落里,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自己,是不是还有什么限制性信念没有发现,是不是还有着什么问题没解决。
你就是放平心态,好好生活,去做你想做的事,走好你日常的每一步,活出你自己,享受你日常中的快乐就好了。
为什么这么说?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限制性信念或其它类似的概念,其实都是依据每个人、每个时期所面临的不同时刻和处境,相对性地产生的,不是固定的。
就比如说,你现在手里拿着一颗和你手掌差不多大的石头,你目前还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你就是一直拿着,习惯了而已。
可是你现在走到一个地方,眼前正好有一个洞,这个洞有点深,你目前还不敢轻易下去。而这个洞旁边就正好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从洞中取水浇洗双脚,可收获一份神秘大礼”。
于是,你就产生了好奇,就思考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由此就想试一试。
但因为你手里拿着这颗石头,你现在腾不出手去取水,所以“你手里拿着一颗石头”就在这一瞬间变成了你的问题,而“你觉得手里要拿着这颗石头”、“你手里拿着石头无法让你获得水”这样的信念,就成了你在此时此刻的限制性信念。
你必须要先打破这些信念,让你手里暂时不拿着这颗石头,先腾出足够的空间,去获得水,或说就是相信即使你手里拿着这颗石头,你也一样可以找到其它途径,让你完成这个牌子上的任务,你才有可能去完成你当前想要“试一试”的心愿而已。
那其它的限制性信念和其它的问题,其实也是一样的,也是因为你在当前这个时刻能触及到的资源,和你当前期望得到的生活体验不匹配,你在这一刻想尝试一下新的内容,但因为你过往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不能够支持你完成这一步,由此才变成了你在此时此刻要先去解决和清理的“限制性信念”而已。
这不是固定的。不是你有什么样的情况,就一定是有问题的,不是的。
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些不舒服的时候,再去找能够帮助到你的人事物,去帮助你清理、疗愈和解决这种不舒服的根源就可以了。
平常没事,你是不需要整天猜测你自己是否有病,然后要去治的,不用的。
所以,为什么我总跟我的来访者说,你们需要的时候,再来联系我就可以了,日常你们是不需要一定要像给你们自己安排任务一样,每个时期固定时间来找我的?
其实就是因为,我从来就只是一个在你感觉你自己有问题,你需要他人帮忙去看见你自己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用来帮助你自己的工具而已。
我是不重要的,你就是在你感觉你需要我的时候,再来找我就可以了。这是完全没问题的,不用过度紧张。
二、如果你日常平白无事,在还没有看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具体是有着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就认定你自己有问题,认定自己需要找到一个方式去解决,你其实就只是在凭空制造问题,而不是在解决。
为什么?
因为你的大脑在还没有看清楚“什么情况对你来说是一个问题”的状态下,就已经被你宣称“我好像有问题”、“我需要去解决”,那你就相当于给自己下达了一个“我要解决问题”的命令,你的内心是觉得这一定要完成的。
可是,因为你当前的表意识还没真的看清楚什么是你的问题,你还没有意识到具体是什么让你感觉很不舒服的真实存在的时候,你的大脑就只会抓着这个指令,不断地跟你说“我要解决问题”、“我觉得自己有问题”。
由此,为了完成你大脑中“我要解决问题”的指令,你最先需要的,就是看到“我真的有一个问题”。
但因为你当前还没有看清楚什么问题是你真正的问题,又为了先完成这个“看见问题、解决问题”的指令,你的大脑、或说小我,就是会先给你自己创造出一个问题,让你的大脑先看见,然后抓着这个问题来解决。
而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不能看清楚你真实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你内在最底层的欲望,那很多时候,你在当下所解决的,都不是你真正的藏在你潜意识深处的问题,而只是你为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凭空创造出来的“新问题”而已。
如果你不能意识到“你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创造问题”,你还看不清你自己为什么如此,那这种新问题就会不断地出现,你根本就解决不彻底,毕竟你还在心里默默地决定着“你自己有问题”、“你要解决”。
这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如果你明确感觉到不舒服,你抓着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去探究自己是否真的有问题,这一点不成问题。
可如果是你明明没有感觉不舒服,你就是日常躲在角落猜测自己可能有问题,这已经变成了你的强迫性思维的话,那你最需要的,其实只是看清楚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强迫性思维,而不是真的依从你表面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去解决所谓的问题,以缓解你表面的焦虑的。 作者:倚千丘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2932200 出处:bilibil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