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借把伞: 这种无桩共享雨伞怎么像是在闹着玩呢?

借把伞: 这种无桩共享雨伞怎么像是在闹着玩呢?

作者: 借把伞 | 来源:发表于2017-06-30 12:00 被阅读0次

几家共享雨伞公司已经陆续在深圳、福州、上海等中南部多雨城市投放,相关的报道、各家公司的公关文在网络上也散播开来,虽然在资本市场上引起的轰动远不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但实实在在地在线下引起了用户的关注。特别是一篇「上海共享雨伞出师不利 ,短短一天全部有借无还」的文章,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共享类产品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的讨论。

这篇新闻里的共享雨伞是无桩共享雨伞,有点类似于共享单车里的ofo ,在普通的伞上装上机械密码锁,使雨伞能够共享。经过这番改造的雨伞,成本大概几十块一把,并不高。

人们猜测所谓的「借伞未还」的原因可是是:1、城管清走;2、用户变相买走(用户借用之后,不再归还,共享雨伞公司扣掉押金,交易结束。)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根本不是共享雨伞,而是变相的「雨伞销售」,这种模式不仅毫无共享的意义,而且还对城市管理造成了困扰,这就相当于把雨伞卖货商把自家的货物放在大马路上随意摆摊,然后用户通过线上支付。「在大马路上随意摆摊」这种行为不就是打着共享的名义,占用公共资源。所以,城管清理这类共享雨伞被,也是分所应当。

鉴于此,我们不看好无桩共享雨伞的模式。一家商业公司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社会上一些没人来解决的问题,比如共享雨伞,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用户雨天出门没带伞的问题,可是无桩共享雨伞一出来,确实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它同时也造成可能更严重的问题。使用共享雨伞是低频需求,以「借把伞」即将投放的南京为例,一年降水

170天左右,折算一下,一个月降水不到15天,加上有一半天数,市民是带伞的,所以一个人一个月用伞的天数不到7次,这个共享单车比起来就差远了,对共享单车的用户们来说,每天骑

2

次是很正常的情况。那么无桩共享雨伞的低频特质使得它大部分时间是挂在马路栏杆上的,而非使用中,本来是为了解决用户问题而来,现在自己却变成了问题,这种模式,绝不可能持久,城市管理者一定对其进行控制。

以上说的是模式问题,另一方面共享单车的破坏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坚固如共享单车,尚且被破坏得那么严重,何况脆弱的共享雨伞。如果大量此类无桩共享雨伞放在马路之上,势必会被大量的破坏,而且无法监督到破坏它的人,用户在使用这类雨伞时,肯定会碰到大量的坏伞,这类伞看似随处可见,实则开一把,发现一把是坏的,那时候心情一定极其糟糕。

因为无桩共享雨伞的这些弊端,「借把伞」共享雨伞公司研发了智能伞桩,用户将会很容易在地铁、商场等人流密集处发现它们。这些智能伞桩是「借把伞」独家研发的工业设计产品,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跟据用户使用习惯打造,非常便于用户借还伞。

而且「借把伞」的智能雨伞和智能伞桩高端、坚固的材质,耐用且有质感,将会大大降低雨伞损坏率,用户看到「借把伞」共享雨伞,绝大多数就是好伞,借走就可以使用。

(文 / 好生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把伞: 这种无桩共享雨伞怎么像是在闹着玩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bb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