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琼瑶这部作品非常偶然,是在母亲家做客的亲人买来闲置在家里的书柜上的。当时闲来无事,便随意打量家里的新布置,忽然就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很精致且特别,再加上一直是敬畏的琼瑶作家所著,便滋生了阅读的冲动。作品是以繁体字呈现的,读起来有些吃力,随意翻阅了几篇序,稍有感动,因被其他琐事缠身,便草草阅读到“可园的火焰木”处合了书。
近几日不知为何,内心愈发惆怅,突然念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伤感之余,琼瑶的《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便奔进脑海,非要阅读了不可。于是,就这样在网上找寻,一口气从序阅读到付费部分,,读得心潮澎湃,读得热泪盈眶,更读得意犹未尽。
忽地想起宋代叶清臣的那首《贺圣朝·留别》: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字字含情,句句刺心。由此更是万分痛恨别离,尤其是生离死别,永无再见之日,实属可悲、可叹、可恨。
一直在想,人生要怎样才能活得诗情画意,活得没有白费力气。人,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在从生到死的这段旅程里,会不会遇上那么一个人,你不用说,他也能明白你在想什么;或者你们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或者你们相处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备感温馨,仿如初恋般的美好?
可是,人生还有另一种可悲的境地,便是当你睁开眼睛,发现躺在身边的那个与你共度余生的人,全然不愿在意你的感受,全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他很努力地想要靠近你,却怎么也抓不住你的点,还总是事倍功半。如若是这样,漫长的人生又怎样度过,又是多么可悲。
也许,人生最平常的相处莫过于,两人之间有过激情,有过相互探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累积,慢慢的,激情退却,完全变成了相互依衬着过日子,然后一步一步变老。如果这样活着,是不是也没意思?
生的时候,像焰火,绽放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死时,应如雪花,落地化尘。多么潇洒,多么干脆。可是,大多数家庭,总会在亲人弥留之际,通过所谓的医术,企图起死回生。忽略了病人的尊严。其实,没有尊严的活,又怎叫活?
(每次读到一本好书或看到一部好的电视剧,总是害怕一下子读完或看完,于是读一会儿或看一会儿,就想一会儿,再拖一会儿。可终究会读完,会看完,于是平添了内心的惆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