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

作者: 老刘_20200708 | 来源:发表于2021-12-22 22:21 被阅读0次

空灵的音乐,优美流动的画面,优雅娴静的叶先生,这是“掬水月在手”给我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看到叶嘉莹先生是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中,叶先生的吟诵独具韵味。

今晚几个人在一起围绕“掬水月在手”展开话题,各抒己见。这部纪录片分为六部分。看完第一遍后有些疑惑:每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命名?


第一部分  大门

第二部分  脉房

第三部分  内院

第四部分  庭院

第五部分  西厢房

第六部分没有标题。


大家解读后,初步理解为:

大门意味着进出。入门,入诗词之门。叶赫那拉氏后裔,出生于1924年6月的第一天,取小名为小荷子。祖父是进士,父亲在北大任教,母亲和姨母都是教师。在书香门第中耳濡目染,对中国文化的挚爱,入得诗词之门。

脉房,号脉用的脉房,疾病。意味着不稳定,动荡。这期间母亲去世,在大学教书,1948年在上海结婚,后随先生(海军)到台湾,生孩子,等等各种艰辛动荡与不安。

内院,入得内院,意味着叶先生在诗词方面的修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庭院,意味着展现,绽放。台湾大学、温哥华大学、哈弗大学,直到南开大学。一路走来,中国的诗词一路绽放。

西厢房,在西方游学,传播中国文化。

最后的无题部分,包括把父亲的骨灰从温哥华带到北京,大女儿女婿的意外去世,北京故居的拆迁。探访叶赫那拉(蒙古族)叶赫水,捐款3600万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等等。

“她活得很美,轻而化之”。

最后,以空灵舒缓的音乐,美得不可方物的雪景,从远景到近景,到石窟佛像头上的那片雪的特写,让人有无尽的遐想。

人之所以有气质,是内在的底蕴生发出来的,是深厚的文化素养绽放出来的。

致敬,97岁高龄的叶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

    抽空去看了《掬水月在手》,很喜欢。 观影之前看了些评论,有人说分不清究竟是“掬水月在手”还是“掬月水在手”。关于这...

  • 秋意浓

    这层林尽染的秋,这天高云阔的秋,这神清气爽的秋!“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起一捧水,把月亮捧在手心;采...

  • 掬水月在手

    最近偶读一句诗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说的是一种情致,是一种生活的格调,掬水方能月在手,弄花方得香满衣。 掬...

  • 掬水月在手

    书名选自一首唐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光是书名就可以想见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世界有多美。本书从多个视角,叶先生...

  • 掬水月在手…

    知道这部片子是在闪光少女斯斯的微博里。马上查排片,定时间,约人,很快成行。 这一场,只我们两个人,空荡荡的,有点凄...

  • 掬水月在手

    这是个美丽的月夜。月亮刚刚升起,从桦树粗壮的枝干旁探出光洁的面庞,是初十左右的明月。四个人沿着种满矮树篱笆的昏暗小...

  • 掬水月在手

    2020年10月18日 从花花老师推荐开始,不断看到朋友推荐《掬水月在手》,跟风带喵去看了一场近乎包场的电影,。 ...

  • 掬水月在手

    2020年第一次观影 2020年第一次走进影院,是为了看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找了很久,合肥只...

  • 掬水月在手

    昨天晚上9点40去观看了“掬水月在手”,其实刚开始并不是很感兴趣,连着一直上课,身体还有眼睛很是疲惫,但是当我看到...

  • 掬水月在手

    人之一生,能有一个让我们终生热爱,并可以全力以赴的事,是件多么幸运又幸福的事,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能不停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掬水月在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dc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