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西方考察队在神秘的原始森林考察,请了当地的印第安人做向导。每次连续行进几天以后,这位印第安向导都会要求队伍停下来休息一天。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我们又何尝不该停一停呢?教育初心为何?教育行走如何?教育前方何在?梳理校园故事,读写教育故事,思考教育本源,也许应成为构建校园文化的常态。
——题记
一、朗诵的骨气
剑有剑气,字有字气,人有人气,文也有文气。文气何来?朱光潜先生认为,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要朗诵,因为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即要求之于声,就不能不朗诵。
课堂上让学生读几个课文片断,始而嘤嘤嗡嗡,如老僧昏昏然念经,便戏曰,诸君不在教室。继而再读,如窗外寒雨凄凄,再戏言,还在来教室的路上呢。转而再读,如群马踏石板,哒哒清脆,此起彼伏。止之而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君等尚需要努力再努力。再读之,如群蛙奏鸣,不由入“稻花香里说丰年”之境,仍曰,快到教室里了。再读,如风驰电掣,如雷电交加,我再凛然而立,昂然而笑,笑而不语。 有时可能忍不住要发发脾气的。学生读辛弃疾《破阵子》,糥软腻歪得很,我便有些恼,说,你把这么一首充盈着男人味的词,读到这地步,是对稼轩的不敬和羞辱。你连那伟大的灵魂都触及不到,嬉皮笑脸地读,实为无礼无德。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声音软塌塌的,没点骨气。
诸同桌正意气昂扬朗诵《海燕》。下课铃响。朗诵声渐息。我高声说,下面,我们一起朗诵下最后四段,声音洪亮,直冲云霄的话,那我们就去吃饭。话音刚停,有个帅小伙居然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旁边。全班大惑大怔。小伙一惊一怔。然后,他似乎意识到什么,赶紧灰溜溜地逃回营寨。全班恍然大悟,然后大笑。我说,看到没有,你心里关注什么,你就会专注于什么信息,你光想“吃饭”二字了,结果,只“吃饭”你听到了,其它信息却被忽略了。全班又笑。大读一遍,气势不强,甚至有不张嘴的,便重读。我起得头可不低,但仍读不够味,不大像“海燕”,倒像“海鸥”。我再起头,棒喝一声,学生叫喊:“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读罢,群情激昂,不可遏抑。过瘾。手一挥,诸生倾巢而去。课上给学生朗诵《再别康桥》。我是用心读的,但刚读了不到两节,仍有学生制造着一些吱吱喳喳的声音。我只好停下来,说,不能影响我作为朗读者的情绪,这也是一种尊重。静。我接着朗诵。我在朗诵时,脑海中是浮现着诗中的图景,我仿佛就是徐志摩……读到“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时,我抑扬顿挫,处理得不错。“放歌”是扬而不纵的,但紧接着是停顿。这停顿处,有一种气,是一直延续着的。停顿处自有动情意。停顿几许,然后低沉朗诵“但我不能放歌……”。朗诵完了,学生鼓掌,再鼓掌,叫他们停也不停。我边抖鸡皮疙瘩,边说,这掌声里,有真诚的欣赏,也有起哄瞎胡闹,也有不知为何鼓掌只是附和的。没听出真好来,你鼓的什么掌呢?这现实生活中的虚情假意逢场作戏般的掌声,还少吗?不清醒就容易上当。我这不应景的一席话,让学生静了许多。
二、如果这么办
有个娃,被老师点名爬黑板,写四个词语的拼音,结果只写对一个“髻”的。老师自然就狠狠地批评他。批评的话,我自然不用写出来,因为我们都想得出,也一般这么说。娃自然也就灰溜溜地溜回自己的座位。课后我想,如果这么处理会不会有另一番光景呢?——小子,你了不起啊,四个词语中最最难的那个,你竟然都掌握了,其它三个还是问题吗?对吧?。课堂教学语言,的确是门艺术,但这艺术应该不是单指技巧,关键还是从学生成长出发。
三、“刎”成了“吻”
文言小练”乌江之刎“板书时,便有戏语。同学们,这”刎“是立刀旁,抹脖子要用刀的,但令人恐怖的是,有人写情书,最后那么传情动心的两个字,竟然一下子变得凶恶歹毒可怕起来了,因为这本是用嘴亲的,他却非用刀抹人家脖子。谁敢与君谈恋爱?这可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这是世界上最恐怕的情书。你看看,你看看,可是不老老实实地把字写对,连谈恋爱的资格都没有!哈哈哈……
四、蹩脚的普遍话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普通话应该还算标准吧?可是,我竟然课堂上好被学生笑话,笑话得我有点怀疑人生。比如近来,学生忽然发现我说“往往”时,总是平声,便学我说,我开始是很疑惑的,因为我并没觉得有何不妥。学生便教我说,这“往往”应读三声。我庆幸,还好没读成去声。我便记下,当隔会再“往往”时仍是平声,学生便又学我笑我。我暗暗想,我不用“往往“了,用”常常“,但是脑袋不长记性,话一溜起来,就又平声。多少年了,这嗓门这嘴巴,读什么音是早就定型的,要真改,既别扭,又酸涩。错就错吧,执迷不悟了。
其实,我是有普通话说不准的前科的。比如”门“,我不大敢说,要说也得隐忍酝酿几秒,不然就读成”眉”,当然,读“水”现在似乎是没问题,但上大学时还老读成“飞”,也不知被多少人暗笑过我这个乡巴佬。后来听老同事汉东老师说“飞机”说成“灰机”时,便觉得极有风味。现在,还常被老婆和女儿笑,因为我不经意间就会迸出个家乡词来,比如“杠好咧”“忒好”。
五、文字竟如是惊心动魄
学生读《赵普》,对赵普“刻苦读书”和“力荐其人“记下了,知道了,真体会到那种震撼的力量了吗?没有啊。一个从小就不爱读书的人,因太祖劲说,竟然真得读起来,并且爱上读书,天下有几人欤?赵普为相,可谓日理万机,多忙,比我们老师忙啊,比我们学生忙吧,就像毛主席一样,多忙,可是人家下班会没去逍遥喝酒打牌搓麻将看电视去,而是专读书去,红尘滚滚,普天之下,有几人欤?再说,人家怎么读的?是”阖户“,就是静读,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有一处与世隔绝的自由王国。我们呢,总是带着浮躁,带着杂念产,浑浑噩噩地读,总是托辞不读。还有赵普是汗牛充栋吗?不是啊,仅一本《论语》,20篇,11705个字,如此而已。你就知道,赵普是怎么读的?那真是默默地孤独地,精读反来复去读。实实在在地把一本《论语》吃得透透的。反观我们呢,一本一本地读,”博览群书“,还要晒一晒,还不时拽一拽,其实很多根本就没真正读进去,没从中汲取什么营养,在生命中没并未因此沉淀下什么东西来。还有,赵普把《论语》放在箧里,很郑重的,视若珍宝一样,我甚至猜想,他在读书前,很可能还会净手。这就是仪式感,这就是对读书的敬畏啊。我们现在读书方便多了,但那种敬畏不能没有。学生说赵普”以天下为己任““力荐其人”。不痛不痒地说完了,然后以后为完事了。这怎么能成?不是伴君如伴虎吗?太祖“不用”“亦不用”,后来“怒”,把奏牍给掷于地了,也就是说,要快掉脑袋了——历史上被皇帝砍去脑袋的太多了,赵普不知道?他知道,但他偏偏一根筯地复奏。太祖龙颜大怒了,他竟然“颜色不改”,普天之下,有几人欤?他又从容地“跪而拾之以归”,“补缀如初”,再奏。是力荐自己的关系户吗?不是,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啊。读起来多震憾人心啊。
怎么把书读活了,读到魂魄里去,在倡导读书的今天,我看,很有必要再想想。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更要反省反省。
六、迟到了,请唱歌!
年级分层走班上课,刚开始走时,学生磨磨蹭蹭懒懒散散,便总有些迟到者。虽声若喇叭喊责快点快点,虽对迟到者批不该不该,但学生并不怎么买帐。课刚说一句,便有“报告”声来,请其回座,可再讲两句,“报告”声又来。不胜其骚扰,生兮生兮奈若何? 悲歌慷慨之余,我只好使出我的绝招。你迟到了,不管你迟到十几秒,终究是迟到了,那么,请你唱首歌吧。
众目睽睽之下,你要放声歌唱!其扭捏忸怩之状,男生“大类女郎”,女生“不胜其娇羞”。求饶?可众生痛快拒绝。民意难违,众愤难抗啊。你矜持不已,煎熬难堪,恭默守静,一两分钟,发不出一声来。我是“大好人”,给你解围说,唱一句吧。在浓烈的愧疚之中,你作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寻寻觅觅状,万籁俱寂,唯闻笑声。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了。“大好人”再度解围:好吧好吧,那你就唱唱“两只老虎”吧。众生忍俊不禁,东倒西歪。还是无音。好吧,就做个爱心POSE吧。你果然双臂上举,再一内弯,勉强意思了个爱心。全班哄堂大笑中,你灰溜溜回府去,不,是“静若处子”后“动若脱兔”。以后还迟到不?打死也不会了。
但偏有知法犯法者,一迟到,就做爱心,天下哪有这般好事。唱!不唱啊,好吧。做十个俯卧撑!胖,做不来?做!在全班“一、二、三……“中,你不还是做得很好吗?下次还迟到吗?……如今这课,铃声响前,室内已是人才济济,你踏着铃声小跑进来,面露欣赏,必想:好险好险!自然还有铃声响完后再进来,跫音挺响,便自有眼尖者高喊:迟到!迟到!唱歌!唱歌!迟到者便大惊失色。迟到者已是凤毛麟角,为不误课,我便攒着,等个好机会,全班开个歌唱会。周同学应该唱歌很好听吧,不然,他何以要迟到多次,这不是开个人演唱会的节奏吗?
我和我的学生,渴盼着哪个勇士迟到,哪怕一回…
七、一“腚”文化
课讲文言,得遇一“腚”字,便解释说,腚者,屁股也。这一说,甚有威力。全班无一人眼不放光,或欣欣然羞羞然掩口忍俊,或狂喜几欲奔走相告于天下,或搬查词典验证其真乎假乎,或扭身舞爪秋波暗送,其盛况难以一一言表得出。总之,整个教室沸反盈天,充斥着一“腚”的喜悦气息,而且任我聊发少年狂,大声喝,拍讲桌,发上指,都湮没在这一片“腚”的深渊之中。我可谓黔驴技穷,浊叹一声,差点要骂出一句老家土话来”他娘了个腚“。如果我山东本性大发,再来个什么”撅腚“”拔腚“,或什么”腚锤子“,后果我不堪设想,但肯定这节课的后边时光,尽属于”腚“了。看来,有必要成立个”腚“文化研究小组,我想一定会应者云集,雅兴爆棚,而且研究成果必然丰硕。成果集子名称我也想好了,就叫《一言为”腚“》。妙哉,妙哉!
八、听课
一位从未上过音乐课根本不识乐谱五音不全的家伙,竟然装模作样雄踞于音乐课堂后面,扮起了督导者。那人是我。《银杯》让我心旌摇曳,《鸿雁》化瘫了我的心,那敬酒动作的美令我要把持不住了,那柔媚又开朗的蒙古舞,也叫人不自主地站起,几欲翩翩呢。那旋律,那歌词,还有那舞蹈,对,还有那眼神,融合一体,使人不自由,就神醉了。美的气息。美的力量。这就是艺术。艺术令身心芬芳,让灵魂绽放。铃声响了,我心头一紧。孩子们又要投身于那场战役中去了。美,似乎,总是,太短,太短。
九、“它”有生命啊
老师教孩子如何用“他”。老师说,没生命的东西,要用”它“,不能用”他“,比如受植物和动物。立马就有学生质疑了,老师,熊大熊二就有生命,学生纷纷说了,狮子王、黑猫警长、汤姆猫、杰克鼠、孙猴子、葫芦娃……都有生命。还有的说,我家小乖乖(小狗昵称)也有生命,还有说,我们家里的花开得像哈哈大笑一样,也有生命啊。老师无言以对。
十、春风化雨
给学生上记叙文写评课,说到流水帐,我很神秘的招手,把全班聚到我身边,我蹲下身来,召大家再往前聚一聚,然后,把食指竖放到唇上,长嘘一声,轻轻说,你们想知道写记叙文的窍门吗?莫不点头应声“想啊”“想啊”。然后,我沉默了近十几秒,问,我说的话你们听清了吗?学生尽愕然,然后就都笑了。我说,好,现在,我真的要说了,——你们知道了,可不能告诉其他班,知道了吗?我真的要说要:你们知道吗?我们不是写记叙文,这个说法把我们害苦了,应该叫“描写文”!记叙,只是骨架,描写才能有血有肉,才能有灵性。记着了吗?全班一个一个“噢噢”着。 课前我并没有这么设计。那时忽然想起来了《春风化雨》里,基廷先生在课堂上招呼大家聚在一起说讲诗歌的那个片断。好玩,也应有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