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读书也需要童子功

作者: 亦然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07-31 18:05 被阅读0次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我们读过的书、背过的古诗,有的到现在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但有的东西直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特别是过去一些曾经熟读熟背过的东西,到现在仍然能够背得滚瓜烂熟,这就是童子功的好处。

一、读书习惯

小时候我们读过去的书,就像一个大杂货铺,大部分是没有用的废铜烂铁,但中间也夹杂着一些名贵的古董。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有用或没用的东西,才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虽然我们书读得博而不精,往往总是浅尝辄止,喜欢东奔西窜,但也让我们对很多东西激发了兴趣,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或深或浅的印象。

这些小时候的读书印象,将对我们长大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些书,一下子明白了某些诗句或某段文字的意思和意境,或者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启示。

二、熟读成诵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私塾,教书先生总是带着孩子们大声地诵读,也不告诉他们具体的意思。

一方面可能是教书先生水平低,不太了解那些文字的深意,另一方面对于小孩子而言,见识比较浅,也根本理解不了那些文字的深刻含义。

于是,孩子们只是跟着先生学,一边听一边读,形成了“先背再讲”的教学方法。

这时候,读书用眼看不如用耳听。因为用眼看也不认识那些字,更不明白那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用耳朵来听先生读出来的声音,有时先生读错了,孩子们也只好以讹传讹了。

年少时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过来滚过去,即使当时不明白具体的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能不断地产生许多新的感悟,很是意味深长。

这种熟读成诵的方式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那些装在我们头脑中的书直到现在仍然有印象,那些到现在仍然能够熟背下来的文字,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在不经意间突然出现的。

三、语感

不管是学习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是语言类的知识,都讲究大声地朗读,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平时大声地朗读、背诵,目的是要产生语感,抓住文章的气势和神韵。这样读多了、背熟了,文章的骨架和腔调,甚至用字造句就会形成某种肌肉记忆。一旦去写文章,这种“骨力”和“神韵”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出现神来之笔。

我们去做那些阅读理解类的题目,不管是英语的,还是中文的,只要读过去就能找到正确答案,尽管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为什么用这个词语,为什么是这句话,但总是感觉它放在这里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正确的,这就是语感。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表象,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手段和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 20180307听书记录《平哥语文学习》

    《平哥语文学习分享》 1、读书的过程:童子功:5-15岁,诵读,打下童子功,培养语感,《唐诗》《声律启蒙》《三国》...

  • 经典不能轻视

    经典内容需要童子功,打好基础很重要。种树在立根,根就是本源。读书只读枝叶的部分,不能形成根本的逻辑思维。枝叶...

  • 学习技能

    视频编辑、设计、引流这些技能是可以量化,也可以快速突击学会的,并不会像钢琴、体育这些需要天赋需要童子功的,对这些技...

  • 解密童子功——谈钢琴基础训练

    童子功这个东西说得很悬,也让很多10岁左右开始学音乐的朋友备受打击,满满的挫败感。 对于技术来说,童子功...

  • 关于小魔静的绘画之十三

    ”童子功”

  • 文学梦

    对中国文化有多少根底,这是广义的家教。在武术上,是童子功(结婚以前,都叫童子功)。没有,后来补,也应该补,要有良师...

  • 读书,也需要整合

    今天本想早一点完成写作任务,早点给中考的儿子做午饭,无奈查阅用了太多时间,因为我很难准确的找到查阅内容的出处,此时...

  • 读书也需要胸怀

    近几年,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撰写或转发有关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文章。对于这类文章,能够看到的,我几乎篇篇不漏...

  • 读书也需要“门当户对”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婚姻,门当户对不见得有多幸福,但门不当户不对注定会有许多悲剧,比如梁山...

  • 读书也需要天赋

    “老师,为什么张景仪看都不看就会写,我看了好多遍我还是错了?”李露露一脸难过。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52.读书也需要童子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ge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