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历史
——此田文非彼田文
这个田文到底是谁呢?
上网一搜,哎呦,还真是位名人。
战国时期“四公子”田文,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
原来是号称“门客三千”的孟尝君呀,这个人还真听说过,《隋唐演义》中的秦叔宝、《水浒传》中的柴进,都被江湖人士称作“小孟尝”。在一些武侠书当中,也经常看到“小孟尝”或“赛孟尝”之类的称号,还真不知道孟尝君的本名原来叫田文。
田文的生日是五月初五。当时流传一种说法: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克父克母。田文的父亲是齐国靖郭君田婴,当时,已经有了40多个儿子,田文又是小妾生的儿子,田婴担心田文长大后“克父克母”,便嘱咐田文的母亲说:“不要养活这个孩子。”
可是,当妈妈的,哪舍得抛弃自己的亲生儿子呀?于是,田文的母亲就偷偷把田文养大了。
田文长大后,母亲找机会把田文引见给田婴,田婴知道真相之后非常生气,愤怒地对田文的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想干什么?”
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却拜倒在地,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为什么呢?”
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和门户一样高,将会克父克母。”
田文又问道:“人是授命于天呢?还是授命于门户呢?”田婴不知道如何回答,便沉默不语。
田文追问道:“如果人是授命于天,那您又何必忧虑呢?如果人是授命于门户,那你可以加高门户呀,谁还能一直长高呢!”
田婴听完,不知如何应对,便恼羞成怒:“行了,行了,你啥也不要说了!”相当于默认了田文的存在。
过了些日子,田文见到田婴后,向田婴请教问题:“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答道:“叫孙子。”
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答道:“叫玄孙。”
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叫什么?”
田婴说:“我不知道了。”
田文说:“您担任齐国国相,已经历三代君主,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加,您却积累了万贯家产,您的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家族必出将军,国相的家族必有国相。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您现在还在一个劲儿地搜刮财富,想留给那些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后人,却没有注意到齐国正在慢慢衰弱。我对此感到很奇怪。”
田婴听后,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田婴去世后,田文继承了田婴的爵位,即薛公,食邑在薛邑。
秦昭王时,田文曾经到秦国担任国相,时间不久,就从秦国逃走。回到齐国后,担任齐国的国相。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到魏国,担任国相。
田文果然在魏国担任过国相唉,不过,好像哪里不太对?让我看看,公元前294年……公元前395年……
不对,时间不对,相差101年。
闹了半天,原来此田文非彼田文,不是一个人儿。
公元前395年忽悠吴起的这个田文,到底是谁呢?
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资料。
那他说的话靠不靠谱呢?是不是危言耸听呢?吴起的结局又如何呢?
——吴起的结局。
吴起最终也没能当上魏国的国相。
魏武侯虽然也颇具才干,颇有抱负,在作战指挥方面与其父不相上下,但是,在战略水平、用人水准方面就大大逊色于其父魏文侯。
公元前387年,田文去世,公叔痤[cuó ]担任魏国国相,并娶魏国公主为妻。
同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一直攻到了灵丘。
公叔痤非常担心吴起会威胁到自己的相位,就想办法把吴起排挤走。公叔痤的一个谋士看出了他的心思,帮他出了一个阴损的主意。谋士首先分析了吴起的特点:为人耿直,有才华,缺点就是自视甚高,说一不二,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誉。
针对吴起的性格特点,谋士设计了一条诡计,分为三步。
第一步,挖坑。
让公叔痤向魏武侯建议说:“吴起很贤明、很能干,但他毕竟不是咱们魏国人,建议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如果吴起愿意留在魏国就必定会欣然接受;如果吴起不愿意留在魏国,就必然会找借口推辞。以此,可以试探吴起的真实想法。”
魏武侯肯定会觉得公叔痤说的很有道理,然后采纳他的建议。
第二步,演戏。
由公叔痤邀请吴起来府上做客。在宴会上,让公主故意发怒而训斥公叔痤。吴起看到公主如此无礼,肯定会对公主产生成见,敬而远之。
第三步,做媒。
由魏武侯出面,要把公主许配给吴起,征求他的意见。吴起肯定会担心公主不讲道理,必然会借口推辞。
事态的发展,果然与谋士预料的丝毫不差。
魏武侯也因此对吴起产生了疑心,不再信任吴起。
吴起觉察到魏武侯对他的猜忌,担心受到迫害,就偷偷的离开了魏国,投奔到楚国。
吴起到楚国后,立刻就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先被任命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相当于国相)。吴起终于当上了国相,但是,他没有料到,这恰恰是他悲剧命运的开始。
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楚国实力大增。吴起带兵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讨强秦,为楚国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并没有提升楚国贵族对吴起的好感,反而加深了楚国贵族对他的忌恨。
令尹是楚国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历来都是由楚国贵族担任,且多出自芈姓家族,如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等,很少由外姓人担任令尹。
吴起担任令尹,相当于抢占了原本由芈姓家族担任的职位,在变法过程中,又进一步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并将吴起杀死。一代名将,就在楚悼王的尸体旁边,被乱箭射死。
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这段文章,有没有全新的感受呢?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2017年2月15日补充内容)
读完心情莫名的沉重,对吴起的同情,对命运的无力,悄悄地散发出来,没有了说下去的欲望,以至于把想要说的重要内容都忘记了,今儿补上。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欣赏的就是田文的应对。面对气势汹汹的吴起,田文并没有摆国相的架子,也没有针锋相对,而是,认真倾听,句句赞同,最后才放出大招——假设法,让吴起自己说服自己,谈笑之间,冲突烟消云散。
所以,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可以借鉴田文的方法:
1、倾听赞同;
2、假设说服。
说不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网友评论
柴进是沧州人氏,后周世宗嫡派子孙,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赐丹书铁券。他仗义疏财,喜好结纳四方豪杰,被誉为当世孟尝君,绰号小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