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美国学者伊丽莎白.扬.布鲁尔撰写汉娜.阿伦特传《爱这个世界》一书。
——世界因为那些反对他的人而往前走。
汉娜.阿伦特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弟子。她一生的写作,在政治右派认为:她对美国制度批评太过严厉,并且太不关心美国外交政策中基本考虑的要素——与共产主义作战的需要;而政治左派则与之相反认为:她太保守,精英主义,冷战的好战分子,钟情于阶级区分。总之,她被认为是一个冷酷而晦涩的思想家。在阿伦特的个人词典中,真正的人是独立与社会的人。激活她进行思考的特定经验,是濡养她的友谊与爱。没有被同化,社会的非从众主义,是知识成就的必要条件。
海德格尔曾经宣称,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只考虑一个想法,或只问一个问题。可阿伦特却思考了很多问题,也回答了很多问题。
作为政治理论家的阿伦特似乎没有太多获得海德格尔哲学真传,好更多地是走向了政治理论的实践活动。所以,也有学者评论阿伦特学术写作:书写得业余,过分做作,对材料解释过度。正如霍布斯鲍姆的观点认为,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看到作者缺乏对事实的兴趣而偏爱形而上的构建或对现实诗性的感悟是将会很生气。
她最著名的作品《极权主义的起源》,新一代读者则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阅读此书,也总能读出些新意;没有一个想研究极权主义的人能忽略这本书。极权主义是比最坏的暴政还要坏的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毁掉了一个民族政治、社会和私人生活的根基。极权主义不为建立专制统治而努力,而是力求建立一种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人变得多余。当大众以一种空前的方式追随把他们集合起来的领袖,或者从他们自身的阶级之中产生领袖成为多余人,帝国主义到极权主义的最终转换完成了,极权机器实行支配和灭绝。反人类罪已成为极权政体的特征之一。
曾获得美国政治科学协会颁发的列品科特奖《人的境况》一书,是好引发讨论最多的一本书;人类的境况取决于DNA的综合、试管婴儿和克隆、精子冷冻、器官移植和人工延长生命等;人类的存在条件、自身正在变成人类行动和潜能的控制。1962年出版的《论革命》,则被视为经典论著,仍在等待着当代读者向那个方向迈进;《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曾引起论战,自出版之日起就强迫阿伦特做出解释;余下的就是最后一部未完成著作《心灵生活》,它忠于自己和独白式的思考,她的晚年就是以这种深思的方式重新进入纯粹的哲学。因为深思的生活曾经被认为更高等、更严肃、更接近神性。上述大致概括了她生前出版的所有完整的著作。在她看来书写实在是像把自己和自己的自由意志投入监狱。
阿伦特的故事甚为丰富,他与污点海德格尔的师生恋情,藕断丝连,纠缠不清。汉娜,阿伦特跟着马丁.海德格尔开始她的大学学习时,正直海德格尔开始写他的大作《存在与时间》,阿伦特成为海德格尔写作时获得灵感的女神。这位19岁的犹太女大学生阿伦特,最终成为海德格尔的情人,这段友情持续到汉娜.阿伦特生命的最后时刻。
阿伦特1975年去世,享年69岁,她没有孩子,丈夫也已经先他而去。阿伦特是友谊为生活的中心,在充满战争、流浪、新的语言和陌生的风俗岁月里,母语和友谊唯一是唯一不可改变之事。她一生情绪多变,容易激动,以为自己的判断准确,缺少耐心,她显得固执己见。她与拥有世界历史视野的人走的很近,将只为自己考虑的人丢弃在一边。但是,对和她建立了密切联系朋友的忠诚,这是他天性的根本方面,而慷慨则是其外在的标志。
作为一名备受争议的思想家,一名与学术流派政治党派及意识形态路线保持距离的独立的思想家;她认为:未来是不可预见的,而历史只有当故事已经结束之后才会开始。因此今天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里都已经没有了现状。在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政治危机的语境中,它意味着哲学家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在失去了所谓的传统的价值框架之后,要寻找既不是重建旧的价值,也不是发现新的价值。
世界愚陋不堪,我们仍然保持对世界的爱。
阅读|诗哲魂:学术巷战中的勇士阿伦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