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以为,每一个作品的诞生,如同女娲造人。
一个写作小白实践三个月后总结的初阶套路:
一、搭骨架:
留心世界,在灵光乍现的时候,用最快速的方法记录下来。(用笔和手机都可以,我喜欢锤子便签+讯飞输入)
简单搭出一个文章的骨架。只要设定主题,埋下主线,建立基本结构即可。
二、补肉:
闲时,从灵感收集库里挑出一个想写的内容,然后打开云笔记,搜索相关内容。(用云笔记的好处是里面的知识是你利用碎片时间已经过滤过,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已有长期收集资料的习惯,并且云笔记里的内容已达到了一定的储备。如果云笔记里只有小猫两三只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地去用搜索引擎吧。只是这样会比较花费时间,而且常常会因为一些不相关的内容而分散了注意力。)
浏览完相关资料,再根据骨架补充肌肉。请随便写,天马行空地写。我还是会用讯飞输入法,直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不影响理解,连错别字都不去改。
三、塑型:
在锤子便签上完成草稿后,发送到云笔记。再在电脑上做塑型。
1、检查逻辑
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来看这篇文章有没有把主题表达清楚、有没有前后矛盾或者焦点不清的地方。
然后把一些跟主线无关的内容全部毫不留情地砍掉,力争不要浪费一个字。我之前会有啰嗦的毛病,发现后就限制字数。比如草稿写完的时候有三千个字,就规定自己只能保留两千个字。接下来就会全力以赴地精简了。
如果还有一些内容对主线起不到辅助作用或者起了反作用,就想办法把它换掉。
一篇逻辑不通的文章是没有存在必要的。
2、精修
要尽量保证每一个字、每个标点都用到精准。遣词造句就像谱曲,需要反复读,好的作者会一字一句地打磨自己的文字敏感度。
3、刻意练习
我自己会在写作前找一篇范文,修改完后看一遍范文,再修改。这个过程至少循环不下十遍。因为即时的对比会让你马上看到差距,明白自己的缺点。只有这种反复的刻意练习才能把你从原本糟糕的审美水平里拉出来,不再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印在美钞上的那个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时候就是这样,先找一篇好文,看完后合上,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这篇文章,然后再两者对比,研究: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个字,而自己用了另一个字?两种到底哪一个比较好?就这样反复地刻意练习,最终富兰克林变成了一个大作家。
我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初中的时候作文成绩突飞猛进,老师让我介绍经验,我根本不敢说。因为第一次得到高分的那篇文章是我抄来的,当时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大力赞扬,还送了我一本厚厚的本子,写上寄语,要求我每周写一篇文章交给他,他私下帮我修改。那段时间真的压力超大。为防止与之前的文章水平相差太多而被怀疑,我买了很多《全国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每周都绞尽脑汁,找一篇贴近自己生活的,改头换面地写。坚持了一年,突然发现,我好像不用再到处翻书,自己也能够写出不错的文章了。
当然,模仿只是让你快速入门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大神遣词造句的能力、独特的观察角度,但最终还是需要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穿衣服:
最后,为文章美化一下,比如重新排版或者制作相关图片。
这方面我是初学者,目前只有几个简单的心得:
1、行间距要大一些、字间距要大一些。
2、 注意自己的文章,不要满页的长篇大论,尽量切割成小段小段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的写作心得,还待完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END
❤ 我是至心
❤ 一个尝试用写作保持自省的初学者
❤ 请多关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