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傅佩荣原文
孔子说:“由,我来教你怎样求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求知的态度。”
由即仲由,字子路,鲁国人,小孔子九岁,名列与政事科。
知道就是知道,不必缺乏信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虚张声势。如此一来,才能脚踏实地,认真学习,这才是求知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一般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有些人是“不知为知之”。明明自己不知道还要假装知道,可能是因为怕丢脸或是有其他原因。
事实上,不知道的事物,只要不耻下问就可以了解,何必骗人呢?况且今天的信息如此发达,又何愁不知呢?身处当今社会,只要学会分辨正确的信息,就可以自己教自己。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就不愁不知道。
心得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是实事求是做学问,诚实本分做人;明明不知道,却假装知道,那是虚荣;可明明知道却不讲,又是什么情况呢?
据说,曾仕强教授在央视百科讲坛节目《易经的奥秘》中对的诠释是:“什么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说,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那你太小看孔子了,那孔子不是整本《论语》都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这个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看人。”
他的这种理解类似于“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
“不学诗无以言”,古人经常以《诗经》中的典故表达意愿,尤其是在重大的外交场合中使用频繁。如果对方不学诗,就无法“闻弦歌而知雅意”,容易引起误会。
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看人说话的例子。一次,与同事交谈,说到“十二子午流注图”,被同事大笑我“神神叨叨”。他是不相信,也不了解中医的,跟他谈时辰与经络,自然是“鸡同鸭讲”,无法交流。
现在学习《易经》,在论语学习同学群里交流心得,大家都“心有戚戚焉”。但如果动辄就用夫子语录示其他人,恐怕也会被人是为异类或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看来,除了老实,踏实地做学问,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畅快地交流沟通,也是很有重要的。
2016年4月2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