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悦读社发言(149)

悦读社发言(149)

作者: 冯雪松_4d76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0:42 被阅读0次

脂肪究竟有什么用?——《脂肪:文化和物质性》读后

《脂肪:文化和物质性》这本书,介绍了脂肪这种物质。它无处不在,却很少成为人们讨论的对象;它用途广泛,却总是遭到人们的嫌弃。本书讨论了这种人们所熟知的物质,脂肪。十位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脂肪进行了探讨,就“脂肪是什么”“脂肪有什么意义”以及“脂肪为什么有这些意义”等问题给出了跨学科的回答。

这本书是由十位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创作的。克里斯托弗·福思,文化历史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人文与西方文明教授。艾莉森·利奇,社会人类学家,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文化社会学。

脂肪是一种物质。从化学成分上来说,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三酰甘油酯。甘油的结构是稳定的,而脂肪酸的数目和种类决定了脂肪的类型。脂肪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状态发挥着五花八门的作用,我们甚至都没法想象,假如没有了脂肪,人类世界还能怎样运行。

脂肪能给人体和动物提供能量,所以肥沃的土地和肥壮的家畜是家境富足的代表,妊娠和哺乳都需要足量的脂肪供应,所以丰满的女性被认为有更强的生育能力。脂肪通过自己的各种特性改变了人或其他物品的状态,也正是借由这种转变,脂肪和宗教、圣洁、富足、生命力等内涵形成了稳固的关联,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属性。脂肪之所以能获得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因为它具有种种变化不定又模糊不清的物质属性。

在今天西方文化的主流里,脂肪,特别是脂肪过剩的状态、肥胖,却几乎总是遭到人们的摒弃和厌恶。人身上的肥肉被认为是无用的、多余的和可抛弃的,人们对肥胖的联想也往往是负面的:走样的身材,肥胖衍生的病症,以及懒惰、软弱、愚蠢又缺乏自制力的形象。

脂肪的油性有助于解释农业的丰产,而在脂肪过度丰富的情况下,脂肪的油性又会带来不育和腐烂变质等负面的结果,脂肪量的变化,引起了人们对脂肪认识的质的变化。自古以来,脂肪这种物质就因它为本身的油性、柔性和钝觉性,被赋予了腐败变质、屈从懈怠和愚钝无知等负面含义。当这些观念被现代西方社会继承以后,脂肪过剩的胖子总是麻木、颓废、心不在焉而且愚蠢的论调也就流传了下来。最终,这种论调与脂肪对身体形态和健康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一起,构成了西方主流文化里脂肪厌恶和肥胖恐惧的原因。

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人们总是习惯通过一个人的胖瘦去推断他的道德品质。在美国,肥胖代表了耻辱、羞愧和内疚,而且这种偏见针对女性表现得尤为严重。人们还会把肥胖女性身上多余的脂肪,跟对性和权力的贪得无厌联系到一起。人们认为,减肥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外貌、健康和社交状况,还能直接改善他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水准。

随着19世纪医疗的进展,把肥胖看成疾病的观点越来越普遍,为了减肥,有的人甚至不惜接受外科手术。肥胖厌恶的与日俱增还制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那就是,全球各地的电视、电影、互联网自媒体都开始热衷于利用观众对肥胖形象的厌恶,把减肥当做吸引关注的卖点。

当社会文化对脂肪和肥胖的厌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厌食症的出现和愈演愈烈也就顺理成章了。厌食症是一种和心理因素相关的进食障碍,厌食症患者强烈地害怕长胖,体重严重减轻,经常伴有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症状,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值得庆幸的是,作为东方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那么多对肥胖的负面观点。

尽管当今时代脂肪的负面意义高涨,我们还是不能忽视脂肪作为一种对人意义重大的物质所具备的丰富潜能和正面价值。除了脂肪在艺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我们更经常听说的是脂肪在医学上的应用。脂肪在当代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脂肪移植技术和脂肪干细胞技术。对脂肪对身体健康的利弊,相信人们会客观理性地面对,它是人体必须的物质,但过剩就会有害健康。

相关文章

  • 悦读社发言(149)

    脂肪究竟有什么用?——《脂肪:文化和物质性》读后 《脂肪:文化和物质性》这本书,介绍了脂肪这种物质。它无处不在,却...

  • 悦读社发言(80)

    对中国文明不死神话的解读——《惠此中国》读后 《惠此中国》这本书,作者赵汀阳,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被...

  • 悦读社发言(67)

    多点对行为经济学的认知——《赢家的诅咒》读后 本书作者理查德·塞勒, 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芝加哥大...

  • 悦读社发言(68)

    感知味道的学问——《品尝的科学》读后 《品尝的科学》这本书讲述的是,品尝不仅仅是用嘴巴吃食物,其实还会用到全身和大...

  • 悦读社发言(62)

    当下美国社会的盛世危言——《自满阶级》读后 《自满阶级》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当下美国的“盛世危言”。 作者泰勒·科文...

  • 悦读社发言(63)

    重伤前行的印度——《印度:受伤的文明》读后 《印度:受伤的文明》这本书,讲述的是印度在独立后,找不到自身发展途径的...

  • 悦读社发言(77)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纵乐的困惑》读后 《纵乐的困惑》这本书,作者卜正民,曾担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

  • 悦读社发言(81)

    审视饥饿与战争的成因——《战争的滋味》读后 《战争的滋味》这本书,是一部以粮食及食品供应的视角来审视二战的历史著作...

  • 悦读社发言(71)

    美国的持枪文化及程序正义——《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 《历史深处的忧虑》是《近距离看美国》丛书的第一冊。该书以一种书...

  • 悦读社发言(79)

    重温经济学入门经典。——《一课经济学》读后 《一课经济学》是一本畅销了70多年的经济学经典入门书,主要讲述的是奥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社发言(14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t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