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产品家
《人人》- 需求分析与Y模型

《人人》- 需求分析与Y模型

作者: 林杰Jim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12:51 被阅读0次

“如果福特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会说,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

从实际的问题到终点的解决方案,我们是否触及到了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这种思考深度的不同决定了需求的真伪和刚弱。本文将介绍Y模型,一种引导我们逐渐深入分析问题的思维引导方法,并思考如何使用这个模型进行需求分析。

一、Y模型

基本概念

端点和交叉点分别表示为以下几个概念:

概念 思考角度
1. 观点与行为 用户的需求场景;Who/What/Where/When 用户
2. 目标与动机 需求背后的目标;Why 用户、产品
4. 人性与本能 需求背后的本质;Why 用户
3. 功能与方案 需求的产品功能和解决方案;Which/How many 产品
Ymodel.png

从用户与公司的视角看待Y模型,他们之间的对立关系提供了分析矛盾的出发点与思考问题的角度。用户的需求也是公司的机会;满足用户的目标的同时也要创造商业的价值;产品的功能应尽可能简化用户的任务量;以问题为中心站在新手的角度思考用户需求,以方法为中心站在专家的角度斟酌解决方案;

  • 用户角度:需求、目标、任务、新手、问题中心

  • 公司角度:机会、价值、功能、专家、方法中心

三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有三种方式转换问题到最终的解决方案,分别如下:

  1. 问题 -> 解决方案
  2. 问题 ->需求 -> 解决方案
  3. 问题 -> 需求 -> 人性 -> 需求 ->解决方案

对问题的思考深度,体现了产品经理对产品本质认识的深刻程度和对市场需求所具有的洞察力水平。为什么要不能从问题直接到解决方案?而是要深入探寻问题背后的真正需求甚至人性层面的动机?如果产品经理的思考逻辑像用户一样,背后的危险是什么?

  • 被伪需求欺骗
    人的行为背后往往是有潜在的动机在驱使他们,有些被费力伪装,有些则未被察觉。

  • 需求冲突
    不同用户或参与者所处立场的差异,导致需求有的冲突可能。

  • 功能缺失
    用户表达的信息往往不全,背后还有更多的潜在的目标。

  • 缺乏支撑
    表现背后如果能找到更深层次的本质支撑能够时产品更有价值。

二、如何深入浅出

深入 - 深挖人性

从1 -> 2 -> 4 要洞察透彻。攀梯术式一种通过一系列探寻式的问句访谈与探寻人性的手段,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但也有相应的对策。主要的问题有:

  1. 访谈时的问题不够直接或稍微困难,导致用户开始胡编乱造。
  2. 越接近个人的行为动机和人性的问题会越被抵触,因涉及个人隐私而引起防备。
  3. 一直用同样的方法问为什么会让用户失去聊天的兴趣。

访谈前的准备

  1. 让访谈环境设置得轻松一些,准备些零食饮料,卸下用户的防备。
  2. 访谈之前向用户说明说明: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仅需表达个人观点即可。如果无法回答的问题可以直接说出来。

访谈过程中的技巧

  1. 情景唤醒: 让用户假象或回忆某个场景,引起思考。
  2. 假设缺失: 如果某样东西缺失的话会怎么样,加强思考。
  3. 反向询问: 当用户无法表达某件事情或感觉时,转移思考。
  4. 时间倒流: 让用户对比当下与过去的不同,对比思考。
  5. 重新定向: 用沉默或者鼓励的方式鼓励用户,激励思考。

浅出 - 简化功能

从4 -> 2 -> 3 要逐渐浅出。提供给用户的最终解决方案应该尽量简单,复杂的部分被隐藏于身后。做产品时可以需求场景于目的,从其他类别的产品中借鉴启发。

  • 内容 -》 借力用户
  • 平台 -》 学冷启动
  • 游戏 -》 引人入胜
  • 传销 -》 激励机制
  • 社交 -》 交互细节
  • 线下 -》服务流程
  • VIP -》营造尊贵

引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苏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 需求分析与Y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ve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