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这个自测项目:
周日晚上10点半,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还有大堆作业没有完成,这些题目对他来说太难了,孩子困得摇头晃脑,你觉得该怎么做好?
A、坚持让他自己做完,学校,严格要求是好事,小的时候多吃苦,长大才能成才。
B、努力给他讲解难题,陪他一起完成作业。
C、让他自己决定是坚持做完作业还是上床睡觉,明天自己跟老师解释,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D、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作业,难度明显太大的,你来帮他做,明天去跟老师沟通,请老师调整作业量和题目难度。
下面,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的内涵:
选项A:虎爸虎妈型。对孩子严格教育,坚持学校要求严格是好事!认为自己小时候吃得苦可多了,比孩子多多了,再说小时候吃点苦长大了才能成才啊!可是,显而易见,这种方法缺少一些支持力,要求的部分明显,支持同理孩子的这个部分不足够。
选项B:猫爸猫妈型。这类父母努力给孩子讲解难题,陪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很温柔,很容易呵护到孩子,陪伴到孩子,让孩子感到备受支持。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有点越界,把孩子写作业的责任揽过来,写作业都变成自己的事情了,每一天都这样陪写作业,小学陪下来,能不累吗?作为父母,会觉得很辛苦。但是,应该反思的是:这样陪伴下来后,作为成人的父母,有没有给孩子树立榜样呢?父母把自己也变成那个写作业的小学生了,陪写作业占据了父母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时间做自己了,也就没有机会给孩子做榜样了。
选项C:这种做法界限感特明朗:这是你的领地你的空间你的事情,你自己做决定,自己解释,都是你你你,我我我,界限非常清楚。这个“理”的层面完全没问题,但情感的层面孩子有没有被支持到呢?很明显的,这样做,情感部分是很微弱的,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孩子会不会感觉到一种孤立无援呢?老师每天都布置这样的作业,自己做的很辛苦,父母又界限分明--“你自己负责”,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会不会压力很大呢?
选项D:这个做法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作业,难度明显太大的,你来帮他做,明天去跟老师沟通,请老师调整作业量和题目难度”,这么做,既能让孩子对学习负起责任,又可以给到孩子很大的支持力。我们受到的启示是:做父母的,如何能坚持原则,让孩子对于自己的学习在能力范围之内负全责,同时我们又给出全方位的支持,支持孩子这个当下,在写作业这个事情上给到孩子更加深远的一些支持力,这里隐含着跟孩子互动过程中的那个细腻度精细度,细品是可以感觉得到的。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天性不一样,所以有句话说:教无定法。重要的是,我们要来理解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背后秉持的信念是什么,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这个才是需要有觉察的。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想那么多,就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事实上,我们首先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一份观察,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同时,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份观察,再问自己,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呢?带着这样一种开放的心态,再来看这个场景(这个场景太平常了,家有小学生的父母非常容易共鸣),结合自己所选的答案,内心里会不会引起关于教育的更深的思考呢?
我们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与孩子的教育互动模式,既能尊重孩子的领地空间,养成他独立自主自负责任的习惯,又能给到他需要的支持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