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怕犯错,缩手怕错过。——文:乔莺

以前的以前看《九品芝麻官》的时候。星仔的演技及笑声就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印象,台词及剧照都会让人觉得搞笑。于是好奇,便翻看了周星驰所有的照片还有去搜集关于他的经历,当我读到他的个人经历时难免会觉得惆怅,再看到结尾时会被他的个人经历触动柔软,当我再去看他的电影时觉得仿佛都是回味。
周星驰静静地坐在摄影机面前,两鬓白发利落的贴于脸颊旁,眼神淡然又忧郁,深色的帽子戴在头顶像是遮住了半世沧桑。
在接受柴静的采访中,难免会让星仔露出“略显尴尬”的年纪。在我眼里看到的周星驰似乎老了许多,说话的语气也轻飘飘的透着一种无奈。还好,他不需要有多少人要去了解他,但他自已心悟就好。
2.
《长江七号》这部电影一直都给我留下缺少爱的遗憾。
小时候,星仔与妈妈还有姐姐一直都住在合租屋里,潮湿又沉闷。跟星仔一直在一起的是她的母亲,而父亲却很少陪同在星仔左右。如此过早独立的他,似乎都忘了父爱的味道,同时,也成为了拍摄《长江七号》的想念。
电影里有一情节是小狄与周星驰在狭窄的屋子里拍打蟑螂,这一动作情节在观众的眼里成了经典。电影拍摄完后,周星驰急匆匆地来到宁波,四处寻落父亲的旧宅,找到旧宅后的星仔第一时间打给他爸爸,这几年的情绪隔着半个中国,他拿着电话说:“爸爸,我现在在你当年住过的地方。”勾起了周星驰心里无数的留恋与不舍。

无非想得到爸爸的一句肯定而已,这样的“孩子”伤感又孤独。原来,《长江七号》里的那场拍打蟑螂的剧情,也是周星驰的亲身经历,到底是有多么细腻的心思才肯把以往拍于影中,正如“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
3.
在早期的报道里周星驰淡然讲道:“今天跟妈妈住,明天又回去住,后天投靠外婆家。”如此熟悉的经历,竟与我同感。
周星驰以这样的形式在自已的经历中长大,心灵中的归属也不知在哪里,大概是从小这样的环境才导致以前的他而缺乏安全感。50岁的他大概受到了这样的挫折,才会用冷漠与不善言辞与人隔绝,平日少言寡语的星仔只有在谈到动画时才会说自已的感想,原来,他也有“孩子的本性”。
在童年时期的周星驰记住的也只是事故言语,从不愿提起过往也从不愿丢失,每每提到时总是在笑意里留泪,足够珍惜。
4.
余光中的《绝色》里写道:“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周星驰即使年老了,同样也看得出他有“两个年龄”:一个是智者通透的老人,还有一个是充满灵气的孩童。这样的形式在他的颜色当中,无疑是刻进去的。以往的生活成就了周星驰也牵扯着他更加对以往及未来的珍惜。
周星驰在拍摄电影的同时早就想自立门户。
黄百鸣找他拍电影的时候,一口气要了800万的片酬,结果亏得一塌糊涂。欲望强烈的他不甘于出身卑微又拍了一部《喜剧之王》及《食神》才翻了身,如此性格刚毅的他又怎能输给别人了?

《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周星驰在剧场中什么都管,一手包办,付出的远远超过一个普通的演员。最后播出时连人名也没挂上去,但周星驰懂得感恩,最终因《少林足球队》拿到了导演奖。时光流逝的太快,童年也只是心中的泡影,无法听清深处的声音,在珍惜的同时,我们似乎把自已弄丢了。
5.
喜剧影响了他一生,甚至都拍出了忧郁的感觉,这样的家境贫寒,性格又内向的年轻人,走到现在的成功,确实比别人付出了很多。伸手又怕犯错,缩手又怕错过。不论结果好与坏,他都体会到了“珍惜”两字。

大家都看过《大话西游》里的情节,甚至听过《一生所爱》这首缠绵炽热的歌曲。第一次听这首歌时我是没有耐心的,第二次甚至无数次的去听这首歌时,我从未有过的“情感”与这首歌似乎达成了共鸣,成了我“个人私有的了解”。
这首歌代表了一个人的年轮,情感里的经典,他用一辈子的青春去等一个不可能的人,也许只是他运气不好吧!
当他谈及到情感的时候,总是让自已压抑许久,才把沉浸的情感一一道出。这样的情感并不是天然产生的,而是时间的转变,相爱是吸引,而相处是改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许多人最爱说的话。他用欢乐带给了人们留白,却错失了自已的爱意,他没有珍惜爱意的当下,却用事业弥补了后生。
周星驰想要的不多也不少,只是需要有人陪与有人笑。到了中年之后,才发现错失了太多,他拥抱了整个曾经,转身却错失了结局,留在笑意里的眼泪,足够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