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刚刚开启,《心灵奇旅》便以豆瓣高分出现在各类文章中,对于一个心理学的爱好者来说,怎能错过这部大剧。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和家里8岁的姐姐和5岁的弟弟一起看的,全英文加上剧情发展较快,为了让两个娃陪我一起看完,我需要不时和他们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整部电影看下来,原以为会给我带来某些深刻的体会,竟然几乎没有什么让我觉得惊艳的。我仔细搜索着可能是电影点睛之笔的那段老鱼和小鱼的对话,那片飘落的叶子、没吃完的棒棒糖和剩下的披萨饼,还有那个充斥着各种指责你不够好的幻象......或许这些就是电影本身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烂大街的那句话“活在当下”的又一个版本?
于是,我去找各种大V从不同角度去写这部电影,无疑会出现老鱼和小鱼的对话,无疑会出现那片飘落的叶子、没吃完的棒棒糖和剩下的披萨饼,还有那个之前被我忽略的火花。
于是,我拉着我家先生,希望他也看一遍,希望他能从电影里面体味出来点什么?
第二次看的时候,我特别留心去看上次被我忽略的那个火花,去看人物之间的对话,去看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究竟错过了什么?
结果是,我好像得到了某些和第一次看的时候,有那么一点不一样的体会,然而,这个不一样的体会,和我想从这个高分评价中得到的某种预期,似乎并不匹配,而这种感觉似乎有点像当电影的主人公听到萨克斯演奏家说完那句“明天,我们老时间继续来这里演出”后的那种神情落寞的感觉,就像原本期待的高潮,最后以一句“就是如此”淡淡结了尾。
直到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
有梦想,没问题;没梦想,没关系。
我何尝不是在两次的观影过程中正在上演着,追逐“火花”的过程呢,从知道这部电影,到去百度电影的简要介绍,再到看完第一次,去看第二次,整个的过程中,我特别希望的是“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它不应该只是一个“活在当下”的另一个版本,它也不应该只是为了告诉我“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它应该有更深刻的内容,只是我还没有看懂,所以,我需要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去验证我的判断。
我想,我在这部电影中,用我现实版的观影感受,去体验了一把“为了目标,去追逐目标“的过程。
凡事都需要有目标么?
有目标,很美好;没目标,也可以。
回想整部电影,那一刻,我没有觉得老鱼和小鱼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也没有觉得,22号被当下看到的、吃到的感受所点燃让我深刻触动。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恰巧记住的是,身边的两个娃看完以后的疑惑表情,还有那个看了一半就已经鼾声如雷的队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