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人物
我眼中的琼瑶:只将深情作浅谈

我眼中的琼瑶:只将深情作浅谈

作者: 扶摇希夷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23:26 被阅读69次

          无疑,我是喜欢琼瑶的。第一次接触琼瑶的作品,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从妈妈买回的一摞书中,有本书名叫《彩霞满天》的小说吸引了我的目光。读完小说,我和很多读者一样,眼前浮现出男女主人公的防风林、沙滩、落日、小阁楼、甘蔗汁和他们那段曲折感人的心路历程,以及那深挚得令人堕泪的爱情。

          通过小说的“后记”,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原型来源于真实生活,是男主“乔书培”恳求琼瑶尝试去写他的爱情故事,因为,他的女友也就是《彩霞满天》的女主——“采芹”,正是琼瑶的书迷,她坚持要男友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琼瑶。

    不知是林青霞不可方物的美成全了琼瑶的作品,还是琼瑶描摹的各色女主成全了林青霞的美

          无疑,从50后到80后,琼瑶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60、70后常说,自己是读着琼瑶的故事长大的。琼瑶也说过“每个人的人生,是悲剧还是喜剧,都由于他自己的个性造成。”

          《在水一方》中的卢友文,是她写人物个性的代表作。卢友文才情出众,胸怀大志,希望写出千古巨著,但说比做容易,到处碰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终于破坏了自己的婚姻,把整个人生弄得支离破碎。很多读者写信给琼瑶说:“我就是卢友文!“于是,我体会到,她不是真的写某一个这样的人,而是写某一群这样的人。

          琼瑶是一位痴心于写作,相当高产的作家。但除了新书出版,她平时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她不喜欢应酬、不喜欢接受采访、不喜欢宣传,她说,她写作时就没有时间见人,日夜写作,写到不能停,也会忘了吃饭。她一直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她是“书房里的痴人”!

    年轻时的琼瑶

          如今琼瑶已步入耄耋之年,经过千锤百炼、呕心沥血所创作的六十五部作品,在岁月里酝酿、沉淀、弥新,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成为了几代人追逐的青春记忆,与永不过时的爱情经典。她为情而写,为爱而歌,写尽各种人生悲欢,也写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

          琼瑶生于战乱,长于忧患。当她了解人事时,正处于抗战末期,她和两个弟弟,跟着父母,从湖南家乡,一路“逃难”到四川。六岁时,别的孩子可能正在捉迷藏,玩游戏,她却赤着伤痕累累的双脚,走在湘桂铁路上。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她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也看尽人性的善良和丑陋。这使她变得早熟而敏感,坚强却也脆弱。而这些特点也呈现在了她后来的作品中。

          谈到儿时的积累对后来写作产生的影响,琼瑶表示,诗词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小母亲就会吟念诗词伴她入眠,大量的阅读给她奠定了很好的写作基础。琼瑶的作品与其他的言情小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骨,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她这一生可能什么事业都没有,但她会成为一个作者。

          细数琼瑶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都是纯情、美丽、勇敢、有付出精神的女人,她们主张爱情至上,敢爱敢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谈到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琼瑶表示,她的心里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深刻的爱情。她说,爱情在她的生命中一直都是主宰,为爱而生,是她对自己下的批注,而这个“生”字,指的不是生命,而是生存。


          琼瑶最近一次被大规模报道,不是因为她出了新书,而是一次关于死亡的事件。她因是否给失智丈夫平鑫涛插鼻胃管与三名继子女发生争执,为此她写下了一封“人生中最重要”的长信,给子女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

          平鑫涛得了血管型失智症,琼瑶的爱情世界也随之一点点坍塌。她想“挽住时光不许动“,却只能“忆当时初相见,点点滴滴成心疼”。

          平鑫涛说,自己一生贫苦,立志要成功,所以工作得像一头牛,“牛”不知道什么诗情画意,更不知道人生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直到他见到琼瑶,这头“牛”突然发现了他的“织女”,颠覆了他的生命。自此,他对她无微不至,让她住在自己建筑的爱情城堡里,不容许任何人侵犯。

          1979年,琼瑶和平鑫涛结婚。隔年,琼瑶买下土地,开始兴建可园,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可园是平鑫涛为琼瑶打造的世外桃源,每一处微小的设计,都仿佛是爱的表白:

          卧室是相连的两间,因为琼瑶喜欢独居;琼瑶爱花,所以她的化妆间常年有鲜花摆放,为了不让她见到花凋谢的样子,平鑫涛总是趁她不在时更换。院子里也种了很多鲜花,让她闲暇时可以赏花;可园那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上安着纱门,原因是平鑫涛怕她在里面写稿被蚊子叮咬;可园中设有画室,因为琼瑶喜欢作画,可以在写作之余画上几笔。

          她喜欢打保龄球,平鑫涛就给她在家盖了保龄球馆;她曾经和女演员在饭店里打电动游戏,她玩得开心,平鑫涛很快就买了4台一人高的街机放在家中;楼里还有一间电影院,每天睡前他们要一起看电影。曾改编成电影的《却上心头》,据说是他们在看电影时,平鑫涛睡着了,琼瑶听着他的呼声,觉得这就是“幸福的声音”,从而创作了这部作品。

          出演过多部琼瑶剧的男演员透露过,琼瑶对爱情是非常浪漫的,她曾经卷了一封长信给平鑫涛,让他慢慢打开,最后只有三个字——我爱你。就连出版授权这样严肃的事情,也能被琼瑶诠释成爱的表白。

          当两岸交流之后,琼瑶才发现大陆早已有了她的小说,因为没有授权,出版得十分混乱。1989年,她开始整理自己的作品,分别授权给大陆的出版社。台湾方面,仍然是平鑫涛主导着她的全部作品,但没有任何白纸黑字的授权合同。她说,爱不需要签约,不需要授权,我和他之间也没签约和授权。

    琼瑶与丈夫平鑫涛

          有人说,琼瑶的爱情观不正,不切实际。而也许事实正好相反。琼瑶的爱情小说固然拥有罗曼史的结构、外貌,但它和传统畅销罗曼史却有很大的不同。琼瑶笔下的男女,真情告白或两情相悦通常在故事较早的阶段就出现了。在那之后,男女主角通常必须面对爱情背后,更庞大的阶级、价值落差,甚至是历史、道德难题,这其中的挣扎、抗争与选择,往往才是故事真正的高潮。

          很多时候,她的爱情故事读到最后,你甚至怀疑,作者更在乎的,到底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还是她对爱情背后那些保守的阶级、道德、体制、传统与价值观的对抗与控诉。琼瑶对于爱情中的阻力,几乎是采取一种不妥协的战斗的态度,以至于故事走到最后,宁可变成悲剧,也要取得一种精神中绝对的高度与胜利。

          或许这就是琼瑶被认为“梦幻”、“不切实际”的主要理由了。有人觉得这样的“绝对爱情”太不食人间烟火了。可是少了这样的信仰,我们的文学世界或许就不会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而少了这些传奇,要对抗那些庞大的体制、现实、道德、传统,也就变成不可能。

          琼瑶的父亲陈致平先后任教于光华大学、同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著名的高校。母亲袁行恕是台北市立建国中学的国文教师。琼瑶的曾外祖父是翰林,外祖父袁励衡是民国时期著名银行家交通银行的创办人之一。小姨袁静是作家,大姨袁晓园是中国第一位女外教官暨女税务官。琼瑶还是金庸的远亲,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这是一个教养良好的书香世家。

          从196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窗外》开始,琼瑶一生创作小说65部,几乎每本小说都改编成了影视作品。这些广泛流传的文字和影像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女性的爱情观,更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时代。

          不可否认,琼瑶的文学功底和创作才华,使她早已成为几代读者心底的言情女神。但也仍有很多人对琼瑶与平鑫涛的爱情抱有道德层面的批判。抛却义愤,她绝不是普通意义的第三者,她有自己的事业、眼见和独立的人格。琼瑶、平鑫涛和他的前妻林婉珍,这样出色的三个人纠缠了整整十六年。

          从1963年平鑫涛与琼瑶因《窗外》相识,到1979年两人结婚,平鑫涛52岁,林婉珍49岁,琼瑶41岁,连双方的子女都已是成年人。耐人寻味的是,在被外界称为第三者始祖时,琼瑶说“不管第三者,小四都没关系,我没把自己放在那上面,婚姻出现第三者归咎在男人。”一旁的平鑫涛只好回应“我可以接受,感情这件事情,不得已。”仅仅是感情这件事情不得已吗?感情领域的真相或许是,不要站在女人爱情的对立面,不要站在男人事业的对立面。

          平鑫涛成为琼瑶的出版人和经纪人之后,为她铺就了事业黄金期。琼瑶的小说也成为皇冠出版社的台柱,她还把家庭组织成一支团队。儿媳何琇琼1984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是琼瑶艺人经纪公司的总经理。

    林青霞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窗外》,也是琼瑶的处女作

          何琇琼1987年进入怡人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琼瑶原著改编的系列华语电视剧。共计有《几度夕阳红》、《烟雨蒙蒙》、《庭院深深》、《在水一方》、《海鸥飞处彩云飞》等5部时装剧。包括后来红遍中国的《环珠格格》第1、2、3部等20多部琼瑶影视剧都是何琇琼参与制作。琼瑶的儿子陈中维也是这个家庭文化影视团队的重要管理者,这个家庭其实是影视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质军团。

          在漫长的岁月里,占了上风的并不仅仅是爱情,而是合作后的家庭利益决定了婚姻天秤的倾向。可是16年,哪个女人敢把自己人生中的16年像当年的琼瑶一样,押在一段看不见未来的所谓爱情中。林青霞爱了秦汉18年依旧分手,赵四小姐等了张学良36年,才在51岁换来妻子的名分。

          按照一万小时的定律,这些时间足够一个女人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这些最美好的光阴却用来为一个男人纠结与迟疑的爱情买单。你确定自己在未来的某个被生活琐事缠绕头疼的下午不会后悔?能打持久战的女人不仅是耐心,更有才艺和必胜的决心。否则持久战成了消耗战,拖到最后,爱情和婚姻都像烂尾楼一样千疮百孔。

          所以,写情爱的女人反而不柔弱。比如亦舒,比如琼瑶,比如张小娴。她们绝对不像自己作品中塑造的女主角,不食人间烟火,恬淡、幽静,与世无争。反而,她们明白生活底色的冷酷,即便有幸遇到绮丽浪漫,但心知最后都必须面对孤独的内核。一个爱情女作家的商业蓝图,绝对不是只会流泪、等待、咆哮和颤抖的女人画就。

          琼瑶这样外表看似柔弱的女人其实有一颗特别拎得清和强大的内心,她会斩钉截铁的表示:一旦重病,绝不抢救,一切从简。廖一梅在话剧《柔软》中曾说:人生在世,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还有一句谚语:真爱犹如鬼魅,众口相传,然目击者鲜矣。

          林婉珍、琼瑶和平鑫涛,这场三个人的真爱与梦想、利益交织的纠葛持续了16年。“真爱”并不势如破竹,如闪电战般攻城略地,而是像得了慢性病,痛苦撕扯,纠结牵连。

          人类本质上是利益与情感共同驱动的动物,两个女人之间没有压倒性的差异,无法让男人下定选择的决心,他们左右为难、无法割舍、反复比较,两个女人的分量在他们心里此消彼长,常常不是男人做了选择,而是女人觉得无趣,自己做了了断。就像一场漫长的宫斗,胜出的未必是最美的或者最有才华的女人,而是活到最后依旧坚持的女人。

          琼瑶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我读了她几乎所有的作品,远观着她辛苦却着迷地写作。她的思想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她坚持写自己爱写的题材。我常常觉得,她虽然年纪大了,但对工作还维持着年轻时的热情,好像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她说“但愿,我生时有如火花,死时有如雪花!”她是这样解释的,活一天,就要维持炽热的心。死的时候,要保持没被污染的灵魂,像雪花般飘然落地,化为尘土。这样的人生,就是她要的人生!”

          有关琼瑶的作品和故事是我一直以来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希望可以满足广大的喜爱琼瑶作品的读者和观众。我是扶摇希夷,在首都北京用文字陪伴您,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琼瑶:只将深情作浅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hw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