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臻知夏
图 /网络(侵删)

年幼的孩童每当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透着天真无邪,童言无忌。
成年人的世界,话中有话亦或话与本意相反,他们不会直接拒绝别人,而是选择一种恰似自然的理由对其表示暗示性的反馈。
这些说出来的“弹弹球”圆了说话者的自如收放,接收者在后知后觉中亦了解其中的意味。
言语的魅力好像无处不在,说话者调动肢体、语言或周边顺应的环境自带地进入到表演者的角色,加固思想的确认。
人与人的互动,因少了真诚,关系在一说一应中有了答案,好像从始至终都戴着一个面具与人交往。失了该有的热度,久而久之,再次面对时,会有种失真的游离。
有人说,不将拒绝直接了当地说出,是拒绝者的善意,对接收者来说,他们能够以相对积极的心态保有该有的状态;也有人说,说话是一门艺术,能将“不”的意思以另一种暗示的方式呈现,亦是考虑到了对方的接受度。
听来好像确是站在了对方的角度为之。
生活中好像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说着这样“善意的谎言,”说得多了,有的时候连自己也误以为这就是真的。
那些找寻的合理借口,有的会让接收者觉得不受尊重,有的让言不由衷的取悦者感受到心口不一的矛盾。
翔子在求职过程中就遇到了此类情形。聘用单位连番多次将设定的面见时间改了又改,或晚或午或领导忙,时间再定,诸如此类,在约定时间的改动中翔子自然知晓其想要传达的意思。
如若不合适,直接拒绝就好,何苦找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
人与人的关系,什么时候需要以这种玩转的模式继续?
生活继续,成年人的世界难免会出现这样的小插曲,明明心中排斥或不喜,却偏偏做着连自己也觉得怪异的行为,做着取悦对方的事情。
晓晓是个性子急躁、较真的女生,她看不惯雅柔总被老同事使唤着做不属于她本职上的工作。雅柔虽心生怨言,但每每在晓晓说要找领导或当事人说明情况时,总被雅柔以各种担心而告终。
晓晓不明白:帮忙也是有底线的,帮一次可以,次次都把她的工作丢给你做,哪成?
雅柔选择缄默,虽然私底下情绪依然,但同事在她完成后表示感谢时,雅柔说着违心的话:应该的,不客气。
晓晓在一旁直摇头,眼神里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很多人都说,话要讲得圆满,才会让对方听得舒服。可是再圆满的话,没有该有的真诚,那亦是无味的虚伪。
讲真话,不是刻意地放大事实,而是在真诚的基础上说明,对方亦能感受到你的诚意。
取悦对方并不是全然不好,而是如让自己不适,心生各种消极的情绪体验,那么这般逆之本心的取悦就该停止。
很多时候,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看似合情合理的行为,那个让别人体会到不适之感的人也许亦会在某个时刻被同样的回馈。
能说真话就说真话,能说出拒绝就不要假意寻它理由,能直面内心所感就不要强自所难。美的东西都值得追求,正如真诚的人同样亦能得到人的认可。从今天开始,做个像孩童般纯粹的人。
世界很大,万物都有它的特征,人当亦会有各种差异,这些差异性的个体,有时总会在某个时期,某些时候被你遇到。如遇此,希能够从容对待,也许体验多了,真的就不在乎了呢?
愿每一个人都存有真正的善意,愿每一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