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美人说简书电影
《狗十三》讲了四个道理:有共鸣的人,大多背负着原生家庭的罪

《狗十三》讲了四个道理:有共鸣的人,大多背负着原生家庭的罪

作者: 洋芋丝丝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17:12 被阅读18次

    文/洋芋丝丝

    有“影帝影后制造机”之称的导演曹保平,为中国的青春期孩子拍了一部好电影。

    这是看完《狗十三》后,我的心里最先涌出的想法。

    在13岁少女李玩的身上,我们都或多或少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那个歇斯底里和家长对抗,最后还是收起锋芒选择妥协的孩子,是李玩,也是你。

    01

    孩子是需要被倾听的,但父母都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

    成长的路上,我们丢掉了叛逆、个性、兴趣,最终变成了大人眼中懂事、乖巧、听话的孩子。

    我们没有抗争过吗?不,我们也曾哭过闹过,最终换来的却是棍棒交加。

    正如电影里的李玩一样,她试图跟家里每一个人解释后来的那条狗不是爱因斯坦,得到的回答却是“它就是爱因斯坦”。

    她疯了一样寻找爱因斯坦,最后在遍寻无果的绝望下选择借酒浇愁。当她向父亲扬起手里的酒瓶的时候,换来的是一声又一声响亮的巴掌。

    没人注意到她的手被父亲挥打在门上的时候,酒瓶的玻璃碎片将她扎得满手鲜血,她也只能躲在浴室舔舐伤口,一个人哭到精疲力竭。

    然后,她跟家里的每个人一样,称呼新的狗为爱因斯坦。

    对待不听话的孩子,中国父母最惯常的方式,就是打骂。

    孩子被打痛了,自然就没有力气再张牙舞爪了。

    正如电影里弟弟被爱因斯坦咬伤,父亲用拖把一下下砸爱因斯坦头的时候,爱因斯坦最后不再乱吼乱叫,而是颓然倒在马桶边上一样。

    李玩推开父亲,伸出那双细瘦的手抚摸爱因斯坦的头,是因为她知道爱因斯坦和自己一样,是不被理解和倾听的。

    她明白,爱因斯坦之所以会咬伤弟弟,是因为弟弟用晾衣杆打爱因斯坦。

    父母的世界里,对错没有理由;孩子的世界里,有因才会有果。

    世界观上的迥然对立,让很多中国孩子,面对父母时选择了用沉默解决问题。

    02

    爱的本质是倾听,可父母却打着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我都是为了你好,我生你养你,难不成还能害你?”

    “从小到大,我供你吃供你喝,你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是不是?”

    “听我的话没有错,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

    从小到大,这样的话你听得还少吗?

    高二分科的时候,你本来想学文,最后还是在爸妈“学文就业范围窄,学理好找工作”的教育下,选择了理科,然后发现那些化学方程式和物理定律让你无力招架,你拼尽全力,最后也只考了个二本。

    或者,你很努力却还是没能考上大学,这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你不适合学理,而是你没有努力。

    高考选专业的时候,你对互联网科技很有兴趣,父母却非逼着你学金融,理由是金融挣钱。

    他们连互联网和金融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就轻率地替你做了决定。

    你要是反抗,就是不懂事,就是不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

    他们从来不去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也不听孩子的解释,用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去左右你的未来。

    正如电影里的李玩一样,分兴趣小组之时她选择了物理,父亲却未曾过问她的意见,就擅自给她改成了英语。

    “我是为了你好”6个字,轻描淡写地给了一个敷衍的理由。

    作为补偿,父亲塞给她一沓钱,看见这一幕的时候,我置之一笑。

    父母总喜欢用物质的方式,去解决精神上的需求。

    他们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问题,认为钱能带来一切。而孩子却觉得,被理解比给我钱来得重要。

    所以李玩没有收下父亲的钱,却接受了继母买的狗,因为她,想要的不过是被倾听罢了。

    心事可以给爱因斯坦说,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从此找到了寄托的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爷爷把狗弄丢了的时候,李玩不顾一切,也要找回爱因斯坦的原因。

    03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女孩,懂事得让人心疼。

    电影里最触动我的一个画面,是弟弟过生日的时候,一家人轮流着亲亲抱抱弟弟,而李玩默默站在旁边,尴尬地笑着。

    其实,家人也不是不爱她,一开始的时候为了照顾她的感受,大家决定一致隐瞒继母生了个儿子的事实。

    但是家人的爱,是明显有差别的。

    这体现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爷爷对李玩爸爸说:“李玩这个名字就是你们随便起的,现在是个男孩子,名字可不能随便,得起个好名。”

    玩的意思,是那样漫不经心和随意对待,而弟弟的名字叫昭昭,代表着光明、美好、成就显著。

    但从名字,就能看出家人态度的差别。

    有差别的爱,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都让人不好受。

    所以对于弟弟的到来,李玩选择了不排斥但也不热情的方式,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分寸。

    本来这个分寸是能暂时保持和平的,可家人却让她和弟弟亲近,结果她和弟弟一起玩的时候,调皮的弟弟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再度将平衡打破。

    家人虽然没有直接责怪她,但用行动无声表示了就是她有错,她只能弱弱解释:“我没想到椅子自己会倒。”

    有多少女孩,从小要为弟弟的过错承担责任?

    “他还小不懂事,难道你不能让着点他?”这句话成为长辈们硬加诸在女孩身上的枷锁。

    凭什么年纪小就该被原谅?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年纪小,对善恶和对错的边界还比较模糊,所以犯了错才更该被教育。

    而很多女孩在听到这句话之后,都选择了忍受,这不是她们不想反抗,而是知道反抗无效。

    正如昭昭最后把奶奶的额头都打出血了,李玩对爸爸说“应该让昭昭跟奶奶道歉”的时候,大家都说弟弟还小,不懂事敷衍过去。

    这一幕,是很多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女孩,心头永不会退散的阴霾。

    她们为了多得到一点爱,从小就努力学习,变得优秀、懂事,从不让家人操心。

    电影里的李玩英语考了全年级最高分,拿下了保送高中的资格,才得到了父亲的赞赏和亲吻。

    这个瘦弱却一股韧劲的女孩,是不是很像你,或者说,她就是曾经的你。

    这部电影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2006年,那时李玩13岁,也就是说,它讲述了一个93年女孩在13岁时经历的事。

    这是很多90后女孩在电影院痛哭的原因,因为李玩,和自己太像了。

    04

    少女不是一夜之间蜕变为女人的,但那些成长中的改变,中国的父母角色一直是缺失的。

    有不少女孩有这样的经历,当发现自己的胸部开始凸起,然后越变越大,下身血流不止的时候,以为自己生病了。

    我记得朋友程颖跟我分享过一件糗事,她第一次来大姨妈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流血,以为是什么不治之症,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哭。

    后来被小姑发现,问她为什么哭?她说了自己的情况,小姑笑着跟她说了这是青春期女孩正常的改变之后,她才破涕为笑。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故事很假,今天的女孩拿着手机,要查什么信息查不到,而且学校也有开设生理课。

    但我说了,电影讲述的是一个93年的女孩,在13岁时发生的事。很多95年之前的女孩,在那个年纪是没有手机,也没有学过生理课的。

    电影里的李玩,会偷偷掀起上衣,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胸部,堂姐会在放学回家的途中,打闹着让她给自己摸一下。

    “你就给我摸一下吧,那样子我就知道你该穿什么杯啦。”

    因为有堂姐的存在,李玩才明白自己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才知道到了一定阶段,自己的抹胸应该换成胸衣。

    中国女孩的成长是不幸的,父母角色的缺位,让她们在从少女蜕变成女孩的过程中,闹了很多笑话,有些甚至因此受到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李银河说:性教育缺失带来的伤害,并没有因为我们避而不谈而消失。

    中国的父母都该好好反思,在女儿的青春期,有没有当好引路人的角色?

    很多女孩也是在看完电影后才后知后觉,自己的第一件胸衣,是和闺蜜还有闺蜜妈妈一起在楼下超市买的,自己知道女孩有生理周期,是同寝室的舍友告诉自己的。

    李玩是因为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所以没有母亲告诉她这些。

    可是自己的母亲,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成长中的改变,还以为很多事,是自己的女儿够独立才学会的。

    05

    曹保平在采访中说:“《狗十三》在某种意义上,给你看到了你习以为常的背后的不寻常。”

    很多人在浑然不觉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东西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而这部电影提供了一种上帝的视角,让我们得以审视自己的青春。

    然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之所以会变成现在的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早已注定。

    那些被父母左右的选择、不被重视的伤害、面对成长中的改变时手足无措的情景,竟然就是你的青春。

    你突然觉得那时候的自己真是无助又可怜,但能怎么样,我们最终都活成了大人眼里的乖小孩。

    而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意识到了有些东西不该是那样,过去的无法改变,那么我们至少,可以避免自己成为“中国式父母”的一员。

    那些在电影院里痛哭流涕的女孩,请抱抱那个从小就懂事到不行的你,告诉她现在的你很好,以后你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

    而那些不明白这部电影在讲什么的人,只能说,你是个幸福的小孩。

    我从《狗十三》里懂得了4个道理,很多人也许还看到了第五、第六个道理,但无论我们领悟到了多少道理,一定要记得,不要再把自己原生家庭的罪,传递到下一代身上。

    成长是复杂的,但没有好坏,我们能做的,是尽力不重蹈覆辙。

    洋芋丝丝,混吃等死型自由撰稿人,饮过很多烈酒,还是煲不好一锅励志鸡汤的低龄女青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讲了四个道理:有共鸣的人,大多背负着原生家庭的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jxkqtx.html